扫码借书共享书架现西安 情怀能否照亮“盈利”有待观察

华商报 2018-03-30 02:05 大字

近期,共享书架出现在西安。“扫码就能借书看,这本书还不错,我就不需要买书了。”在西安科技路附近一处写字楼门口,90后刘旭一边扫码借书一边这样说。

在西安投放1000个共享书架

首批上架十万本图书

不少“书友”期待,什么时候书也能像自行车一样共享就好了,随时借随时还,省钱又方便。目前图书分享渠道短缺,因此共享书柜应运而生。

书架,上面摆放了一些可以借阅的图书,这就是“共享书架”。华商报记者看到,共享书架吸引了不少市民,有人用手机扫码借书。据附近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个书架由大学生创立,最近借书的人还挺多。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分享知识变成一种快乐。”该共享书架项目负责人李渊是90后大学毕业生,他介绍,共享微书架在便利店、地铁站、休闲吧、写字楼、机场等公共场所投放,市民可通过公司的公众号,实现500米自助借书、还书、捐书、卖书、买书等线上线下服务。未来希望打造一个开放的共享文化社交和交流平台,帮用户建立一个文化朋友圈,而线下的书架仅仅是一个纽带作用,希望通过这个书架将线上线下的读者连接起来,让读者的图书资源和文化资源相互交流起来实现共享。

李渊介绍,西安提出的“书香之城”打造计划,让他看到这个创业机会。团队前期陆续在西安投放1000个共享书架,首批上架十万本图书供交流借阅。同时线下的共享书架也可以实现读者把自己的书分享出来,大家一起共享知识。

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目前类似这样的共享经济还有很多形式。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礼腾对华商报记者分析,目前共享经济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但具体项目发展情况也持续分化。比如共享单车市场,大企业抢占市场,一些单车公司倒闭或者被收购,车辆成为城市垃圾遭到嫌弃,因此共享模式一定要有独创和复制门槛。去年共享经济有很多平台获得融资,但行业分化严重。

模式创新价值突出

但后期运营比情怀重要

共享书架在其他城市也有。在成都市金牛区有一种共享书屋,引入社会资源设立共享书屋。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有一种共享书架,每天都有七八本书籍在共享流通,还开发出小程序。在安徽合肥,“共享书店”开业,有扫码读书、免费阅读、读书有奖的运营模式。

“图书馆更强调个人借阅的便捷性,而共享书架更强调读书社交,这样的创新价值比较大。”西安财经评论人士王建红对华商报记者分析,在当下,创新模式很有前景,但创业不是喝咖啡和谈情怀那么简单,后期运营更重要。在宣传与服务中,“共享书架”应突出特色。如果只是赶共享潮流,热度只是一时,最重要的还是解决如何实现与图书馆的共存,如何定位受众,如何差异化运营等问题。图书销售是书店的传统盈利模式,必须拓宽购买渠道,传统模式为“上书店-购买”,如今是“看评论-借书-下单-书店购买”。同时还要思考,在面对图书电商频繁打折的竞争下,盈利模式和效果如何。

财经评论人士严跃进对华商报记者分析,读书是一种比较私人的体验,以读书为载体的社交难以快速推进,如何稳固区域性、兴趣性的社交关系,发展活跃、高质量的用户,形成粉丝和被关注者的良性互动,是“共享书架”急需解决的问题。

陈礼腾对华商报记者分析,共享书架最大的特点就是借阅方便,在移动互联网下变得更为智能。而社交功能的加入,丰富了读书的趣味性。图书馆本身存在公共属性,商业性质并不强。商家可以通过接入广告商获取收益。共享书架的书籍来源除平台提供外,更多的是可以有用户自行提供,将各自的好书贡献出来与其他用户实现共享,这才是共享经济的内涵所在。华商报记者 黄涛 文/图

新闻推荐

90后江紫辰:15岁起写书揭侵华日军罪行

和很多90后年轻人喜欢打游戏、看漫画、玩自拍不同,24岁的江紫辰的爱好有些“高冷”,他喜欢钻入故纸堆中研究中国军队的抗战史,收集侵华日军侵略中国的罪证。这些年,他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把所有的工资...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