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出台《关于补短板 实施创新能力倍增计划工作方案》 到2021年使西安成为 “一带一路”创新之都
近日,西安市出台《关于补短板实施创新能力倍增计划工作方案》,《方案》中指出,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引领,以补齐创新转化能力短板为重点,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加快重大产业技术平台建设,加快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使西安成为国家重要的科学原始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创新环境和制度示范中心。到2021年,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前列,成为“一带一路”创新之都。
提升产业发展支撑能力
到2021年建设联合实验室
新型研发机构50家
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把握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着力提升西安原始创新能力。建立市政府与中科院、工程院的合作机制,推进中科院西安综合科学园建设,加快实施“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积极参与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重大科技工程实施,争取建设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支持驻市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光电子科学关键装置、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能源低碳化等领域开展科技前瞻研究,积极争取国家实验室在西安布局。加快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创新中心、丝绸之路创新设计研究院、西安柔性电子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
提升高校创新支撑能力。支持高校争取中省基础研究、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平台和基地建设。围绕西安产业发展需求,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推动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北工业大学翱翔小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西部军民融合创新谷等建设。推动大型科研设备、仪器面向社会开放共享。到2021年,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达到200家,全市大型仪器设备年共享使用率达到40000次。
强化高校院所创新转化能力。积极争取和引进中省高校院所在西安布局建设创新中心、联合研究院、先导院等研发机构。支持高校院所与龙头骨干企业合作,建设联合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提高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收益比例至70%以上。到2021年,建设联合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50家。
做强创新转化载体
到2021年军民融合产业
年营业收入超过3300亿元
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以高新区为引领的科创大走廊建设,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把西安高新区建成“一带一路”创新之都和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大众创新创业生态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对外开放合作先行区,加快迈入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到2021年,高新区先进制造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半导体产业规模达到4000亿元,创新型服务业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
努力打造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推动军民融合共享和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军民合作共建中试基地、技术转移中心、产业孵化中心。加快陕西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军民融合创新基地、北京理工大学军民融合(西安)创新基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西部军民融合创新谷和陕西省高新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等建设。全力推进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园、经开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航空产业基地、航天产业基地和洪庆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促进更多企业和重大项目聚集,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到2021年,军民融合产业年营业收入超过3300亿元。
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推动创新型企业向特色小镇聚集。在特色小镇布局建设一批高层次的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大力提升特色小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到2021年,建成产业类特色小镇20个,使特色小镇成为西安特色经济新增长极的有力支撑。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到2021年建成
企业技术中心180个
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2017~2021年)。构建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次培育机制,全市实现科技企业“双倍增”发展目标,形成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顶天立地的局面。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相关技术人员股权奖励,推动国有控股科技型企业实施管理层和核心骨干持股,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30%。到2021年,达到数量实现倍增、结构明显优化、实力大幅增强的发展培育目标。其中,全市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250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数量分别达到3000家和20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2500亿元。
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支持领军和优势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取得产业关键技术和核心专利;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机构建设,在6大千亿级产业和9大战略新兴产业中布局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到2021年,实现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规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两个全覆盖,建成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300个、企业技术中心180个。
打造国家人才高地
到2021年培养产业发展
与科技创新类实用型人才80万名
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深入推进国家“千人计划”和省“百人计划”,实施以“5531”计划和城市合伙人为核心的“西安丝路英才计划”,形成西安多元化引才新机制。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重点,建设“人才聚集区”,建立市场导向的人才引进与动态支持市区联动机制。实施人才生态优化工程,确保人才引进来、留得住。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兼职、在职创办企业、在岗创业、到企业挂职、参与项目合作、离岗创业等模式开展创新创业。到2021年,引进和培养国内外顶尖人才50名、国家级领军人才300名,地方级领军人才1000名,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类人才10万名,引进优秀创业团队和创新团队1000个。
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支持驻市重点高校加快“双一流”建设,实行“一校一策”;支持院校面向产业和行业开设适用型专业,支持地方企事业单位为大学生提供实训基地,为百万大学生留在西安创业就业创造条件;鼓励企业高级人才与高校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事业单位等联合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人才创新基地、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孵化基地和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到2021年,培养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类实用型人才80万名。
构建创业服务体系
到2021年众创载体
数量超过500家
打造“创业西安”城市品牌。实施“创业西安”行动计划,加快众创载体建设,搭建西安创业社群新型服务平台。扎实推进“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和西咸新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科院光机所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鼓励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建设众创空间,大力培育“科研+产业+资本”的新型产业技术研发组织、专业化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一批以成果转化为主要对象的众创空间,构建以技术创新为内生动力的“5552”成长格局。到2021年,众创载体数量超过500家,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
加快国家西部技术交易中心建设。构建立足大西安、辐射全国、联通“一带一路”的科技资源高速网络服务平台,打造西部最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交易市场。到2021年,全市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本地转化率超过50%。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强西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建设,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开发不同定位、不同期限、不同规模的负债融资品种。设立10亿元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打造10家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到2021年,设立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元。
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优化知识产权优惠政策措施,激励企业、高校院所研发人员,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版权精品,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创造的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进入副省级城市前五位。围绕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一批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在西安市布局建设重点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到2021年,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0万件。
记者关颖
新闻推荐
西安下月有42场大型招聘会 西安市人才市场9场 陕西省人才市场8场 211校招网联合各高校有25场
目前,正是招聘旺季。记者从省市人才市场和211校招网获悉,4月份,西安有42场大型招聘会,想找工作的您,别错过。西安市人才市场9场:4月4日:“惜才·速聘”综合专场;4月11日:西安市高校毕业生未就业专场;4月13...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