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现代智慧: 一种以『诚』为原则的生活方式 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高三2班 张元辰

华商报 2018-03-19 04:27 大字

《中庸》一文出自《小戴礼记》,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及其弟子以及一些佚名儒家著述合编而成。到北宋时,大儒程颢、程颐特别看中《中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同等看待。南宋大儒朱熹作《中庸章句》合编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这个版本是今天人们通读的版本,也是我研读并对《中庸》发生浓厚兴趣的一本书。

宋代之后,《中庸》作为儒家经典的地位越来越高,如今《中庸》也成为很多学生诵读甚至背诵的经典。当代人在经典学习时,不仅仅只是学会记诵,更应该从当下生活环境入手,从经典文本中获得对我们生活有价值的思考。

这一态度受到陆象山“六经注我”的启发,就是通过解释经典来提升个人的智慧和社会生存的能力,而不只是皓首穷经在经典的注释里。我希望从中读出对更好理解人生的哲学意义。

子思眼中的“中庸”,原本是鼓励士人按照周礼规定的“父母”“朋友”“君臣”的要求进行合乎礼制的修养。也就是从情感和理性上做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之道非常高明,达到这一境界就可以获得治国理政、预知国运兴衰的能力;达到中庸之道又很艰难,就和孔子的“仁”一样,普通人很难坚持,能做到的也只有少数人,比如尧舜、文武周公。但是中庸之道又是每个人都可以尝试的,那就是从最“孝亲”开始做起。

这种观念同传统社会“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分不开。知天知人、修身孝亲、尊贤治国家天下都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对于“中庸”的理解,我们可以去掉历史特殊性的要求,提炼出其中最为抽象的有“哲理”部分,来启迪现代生活,给我们新的启发。《中庸》最有思想深度的观念就是“诚”。“诚”是人们能够达到“中庸”境界的逻辑起点,也是实现“中庸”境界的最终状态。用最朴素的话理解“诚”就是,一个人能够做到“不自欺”,能够真实圆满的实现自己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最圆满的社会性。

《中庸》直接把“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这样一种“明”“诚”的内在于人性的圆满性非常清晰地阐释出来。而我们每个人所要做的努力就是“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也就是通过教化来实现内在“诚明”的天性。这个“诚明”为什么就必须是善的呢?因为“诚”是完整的社会性人格,而“明”就是通过训练把一个生物意义的人变成有完整自尊的社会人。

“自明诚”要达到“唯天下至诚”,就要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五种精进学习的方法,是很多学校的校训,更应该是同样指导现代生活的一套方法。这一套方法既能让我们发奋努力去学习经验知识,又能让我们慎思明辨去洞察普遍真理,最终能指导我们的行动。而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成就最真实最完满的人格,而非名声利益这些外在的目的。

从“明诚”到“诚之至”启示一种“以终为始”的思想,就是先有合乎自身发展纯粹而宏大的目标,以此目标为方向不断精进努力。

怎么找到自己的目标呢?和儒家为传统社会树立的“修齐治平”的单一理想不同,现在每个人几乎都可能有自己独特意义的成长目标。而今天年轻人则更喜欢标新立异、特立独行。这是时代不同的要求,但我们如何判断孰好孰坏呢?我认为这一切的判断标准就是“诚”。

一个人如果始终做到“诚”,不自欺,不违心,遵循人生的善意的原则和社会的普遍原则,就有可能达到现代生活的“中庸”之道,人生的大目标。这是我们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

新闻推荐

最后的“作品” 李敖离世前亲笔信

(1935年4月25日—2018年3月18日)你们好,我是李敖,今年83岁。年初,我被查出来罹患脑瘤,现在刚做完放射性治疗。现在每天要吃6粒类固醇,所以身体里面变得像一个战场,最近又感染二次急性肺炎住院,我很痛苦,好...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