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村经济由“打工”向“创业”转型 ——访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任保平

西安日报 2018-03-17 09:23 大字

■记者文艳张杨

“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城乡发展思路的重大战略性转变。”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任保平看来,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实现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产业化,使传统农业从小农经济转向产权明晰、农业供给侧与市场需求侧更加匹配的农业发展新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关键一环,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在任保平看来,乡村振兴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小生产是对我国当前以农户作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的生产经营方式的一种概括。大市场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贸易全球化的条件下,各种市场和各个地区的市场相互联系、相互结合、有机统一的市场体系和系统。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就是分散的家庭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的矛盾,我国的农业实行家庭经营,生产规模小、分散经营,不适合大市场的需求,造成供给与需求的脱节,一方面农业生产烂市严重,谷贱伤农;另一方面市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两者的矛盾根源在于农户市场化和商品化经营之后,市场运作机制不健全。

那么,如何解决乡村振兴的主要矛盾呢?任保平认为,应该加快推进农业经营制度创新。所谓农业经营制度创新就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完善农村土地市场、农村劳动力市场和农村金融市场,实现农村土地“财产化、资本化、商品化”。他建议,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推进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同时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集体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这种制度设计,将会促使农民切实地取得在土地上应有的权利,享有更稳固的集体土地财产权主体的地位。”任保平说。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是我国农村自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以来最深刻的一场农村改革,对发展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任保平表示,改革中,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过程中,确立农民的改革主体地位和尊重农民民主权利。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型,引导农民工走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型工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之路。要以土地制度创新为支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西安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可以从不同区县的实际出发,选择不同的模式,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新闻推荐

2018丝绸之路能源行业物资装备产业国际博览会在西安召开 杨冠军出席

本报讯(记者晓霞)3月16日上午,2018丝绸之路能源行业物资装备产业国际博览会在西安绿地笔克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博览会主题为“新能源·新物资·新装备——构建能源行业全生命周期共同体”。省政协副...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