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对话法国著名汉学家白乐桑 西安应将传统保留好发扬好

西安日报 2018-03-16 05:45 大字

他是法国著名的汉学家,被誉为全法国汉语说得最好的人;他年近古稀却依然风度翩翩,中国式的儒雅和浪漫的法兰西风情在他身上结合的天衣无缝;他熟知当代中国最流行的文化,无论是微信还是表情包,都用得十分熟练;他对汉学、对新时代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都有自己最独到的见解,话语中充满思辨,又饱含诗意……近日,法国国民教育部汉语总督学、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白乐桑来到古城西安,并受聘为西北大学客座教授。在为西安学子带来精彩讲座的同时,他也以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传播为主题,与本地的文化学者们进行了一场精彩的“零距离”对话。

■记者蒋黛

西安是一座独特的城市

“我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来西安,更不记得是第几百次来中国了……”这是白乐桑教授见到记者后的第一句话。1973年,刚刚20出头的白乐桑作为法国第一批公派赴华留学生,来到当时的北京语言学院进修汉语,第二年转入北京大学。留学期间,他利用暑假来西安旅游,那也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这座古城。

“和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相比,西安真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城市。”白乐桑说,1974年的西安无论大街小巷,都散发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气息。“那时的我汉语还不算好,不能完全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所以在之后的这些年里,我又多次来到西安,不仅去过兵马俑、城墙、大雁塔等外国人耳熟能详的旅游目的地之外,西安的很多背街小巷都让我很感兴趣。”白乐桑说,从古至今,法国人对于中国一直有一种深厚的文化认同感,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的启蒙思想家都是用中国为例,以中国文化为投射推广自己的思想,反对当时欧洲的旧社会。“中国和法国都有悠久的历史,有享誉世界的烹饪美食文化,都对文字十分重视。法国和中国一样,也存在着文化的南北差异等。”因此,相比亚洲其他国家,中国给了白乐桑更多的亲切感,“而在西安的很多老街巷里,我依然能找到几十年前的熟悉味道。”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

“中文和法语一样,都是在特定文化基础上生长出来的,是‘有根的语言\’。”白乐桑告诉记者,对于他而言,语言和文字绝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如果你仔细研究过中文,特别是古代汉语、甲骨文,就会发现,中文不但是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白乐桑在西北大学所进行的三场学术讲座中,这句话被反复提及。他说,无论哪个国家的语言,都反映着其所处地区的意识形态和物质环境。“例如在芬兰语中,不同状态的‘雪\’是用好几个不同的词汇来表达,但无论是法语还是中文里,都没有这种现象。这是由芬兰所处的地理环境决定的,那里的人们和雪打交道的机会远比我们多。”在他看来,语言和文字不但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特色,更决定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比如西方人将主客体关系分得很清楚,而中国讲究的是天人合一;西方文化被视为注重线性逻辑思维和思辨性,中国思维方式被视为更加重视灵活性。这些都会从语言当中有所体现。”

从“月球语言”到“国际性语言”

“40多年前,我在巴黎大学学中文时,别人问我的专业是什么,我会告诉他们我在学‘月球语\’。”白乐桑笑言,那时,大多数欧洲人不知道中国是什么样子,更没有来过中国,中国和中国文化对于他们来说,遥远的像月球一样,中文能力对于当时在法就业而言,没有任何加分优势。“我学中文的初衷,也是因为这是和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体系,更多的是出于挑战自我的心态,没想到一头扎进中国文化里,就再也出不来了。”

而在如今的法国,情况和当年截然不同了。“法国已成为全欧洲汉语学习人数最多的国家,目前有10万人左右,其中超过一半的人是通过正规基础教育,在小学或初高中里学习的中文。仅据我所知,就有几百所中小学将汉语作为正式的基础课程进行教学。”在法国一提起汉语,大家都十分认同,汉语能力也成为了在法就业的一张王牌,成为了真正的“国际性语言”。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和世界地位的不断提升,汉语在世界语言舞台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从事汉语研究和教学40余年,白乐桑一直致力于中国语言文化的推广,他不仅负责全法汉语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制定与修改、汉语师资力量的考核和聘用,先后主编了《汉语语法使用说明》《汉字的表意王国》《说字解词词典》等专著40余部,还将鲁迅的《孔乙己》《药》《呐喊》等多篇作品翻译为法文,和法国读者一起享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留住历史展现古都特色

“这次来西安,除了一些老街道之外,我最想去的,是西安的早市。”白乐桑告诉记者,自己对中国的晨练、早市特别感兴趣,在他看来,这代表了中国最鲜活、最接地气的市井文化,代表着人间烟火和人情味儿。“如今的很多大城市,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都丢失了很多‘味道\’,这种情况不仅在中国,在很多欧洲城市也存在。”在他看来,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最应该保留的,就是这些带着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传统。

“我们在中国留学时,最欣赏的就是对襟盘扣的中式服装,当年的商业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商店里没有卖,就去找北京胡同里的老裁缝,每人都做了好几套。”然而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少的人会在公共场合穿传统的中式服装。与之类似的还有建筑风格,“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味道的建筑越来越少,常常会让人忘记这是在哪个国家。”白乐桑说,如今的西安正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但国际化并不仅仅意味着宽阔的街道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现代化和保持传统特色并不冲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世界闻名的古都,西安更应当将传统的东西保留住、发扬好,让历史文化特色真正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

新闻推荐

刘生荣 “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齐头并进

刘生荣“我们提门户经济,铁路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城市的门户,车站就是城市的窗口。现在西安的铁路沿线环境整治特别到位,让人第一印象感受到这是一个环境整洁、蒸蒸日上、快速发展的国际化大都...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