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高坪村“兴元寺”
“兴元寺”位于铜川市王益区王益街道办高坪村的平原中央、南北中轴线的平地中。据明、清两代版本《同官县志》云:“兴元寺在县东南十五里高坪村。隋开皇十三年建,宋绍兴九年,明正德二年重修”。由此可知,“兴元寺”初建于隋朝开皇十三年(即公元593年),到现在已经有1425年历史了。
据史料记载和高坪村村民几代人的口口相传,“兴元寺”地盘约有20余亩,建有三座大殿,坐北面南,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宝殿”(又名观音殿)。寺院左侧(东侧)法堂楼、藏经楼、钟楼、鼓楼,矗立着七极六面用砂石雕刻的石塔一座,右侧(西侧)立有寺塔刻经一座,四层高,刻有“般若菠萝密多心经”,亦称高坪寺塔刻经。寺院布局统一,形体壮丽,建筑精美,红色的圆柱,红色的窗,红色的门,鲜艳夺目,梁柱和额枋都装饰着贴金图画,十分绚丽,抬头上望,在蓝色的天空下,黄绿两色的琉璃瓦,显得格外辉煌,突出高跷的殿檐,更是雄伟壮丽,殿内塑像多姿多彩。
“兴元寺”的第一进为天王大殿,天王大殿的左右为钟楼和鼓楼。过了天王殿,就是中间供着“三世佛”的大雄宝殿(供奉主尊释迦摩尼像)供一尊佛、毗卢佛、接引佛(中间为释迦摩尼,左侧是东方药师琉璃佛、右侧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殿内东西侧还塑有十八罗汉像,个个都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大小高矮胖瘦各不相同,千姿百态,有的咬牙切齿、怒目而视,有的朱唇微启,面带微笑,有的盘膝而坐,双手合十;有的金鸡独立,手舞钢鞭;有的眼睛半闭,手持经卷。
法堂建在寺院的东上侧,是演说佛法皈依集会之处,也是寺院中仅次于大殿的主要建筑。其他的建筑尚有库房、客房、宿房、厨房、浴室等,分布在寺院的四周和大殿后背处。
寺院内植有百棵柏树,古木参天,有僧人近百名,香火一直旺盛,烧香祈福,络绎不绝的盛景代代传颂,但到二十世纪初,不知因战火、地震还是灾难,寺院被废弃,僧众散单,整个寺院建筑一椽不存,仅存有遗址、碑址和兴元寺石塔。时至今日,只有“兴元寺石塔”屹立在原址上和人们对话。
寺院是出家人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是佛教信徒顶礼膜拜的地方,也是出家僧众修行的所在。寺院在中国就是佛教传教的场所,是外来文化,大约在汉代传入中国。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是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东12公里处的千年古刹———白马寺。史载佛教于公元67年传入中国,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营建的第一座寺院。
高坪村“兴元寺”是省内历史记载最早最悠久的佛寺之一,要早于省内许多知名的佛寺。例如西安大慈恩寺,因其大雁塔而闻名遐迩,创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即公元648年)。又如西安荐福寺,因小雁塔而成为著名的古迹,始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即公元684年)。而初建于隋朝开皇十三年(即公元593年)的兴元寺,要比西安大慈恩寺早建55年,比西安荐福寺早建91年的历史。
在“兴元寺”的东侧,还建有关帝庙、太白庙、佛殿等五大庙宇,在民国时期,被国民党守军暂二旅在军台岭修筑军事碉堡时拆毁,所有木材门窗拉运到军台岭山顶,因修建军事防御工事而毁于一旦,真是岁月沧桑,兴衰变幻。
记者呼吁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应该重视高坪村“兴元寺”的修复重建工作,更希望有关团体、社会贤达慷慨解囊献策出力,为修复“兴元寺”庙宇而奉献一份爱心。(本报记者 李延军 通讯员 靳梦虎)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吕扬)日前,教育部公布了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六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和基金资助项目名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朱圣棋教授荣获青年教师三等奖,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陈雪利教授荣获青年...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