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博导”陈涌海

齐鲁晚报 2018-03-12 14:03 大字

□晓柠

2018年春节期间,国内荧屏上的爆款综艺当数央视的《经典咏流传》,在这个舞台上,凤凰传奇选择了陈涌海版本的《将进酒》进行再演绎,“炸”出了不少当年听过陈涌海原唱的人。谁都没有想到,这位抱琴引吭高歌的大侠,真实身份竟是一位科学家。

作为主持人撒贝宁的师兄,陈涌海毕业于北大物理系,现就职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实际上,陈涌海在《经典咏流传》播出之前早已“圈粉”无数。在那个播放次数超过千万的演唱《将进酒》的视频中,陈涌海到著名雕塑家钱绍武老先生家中做客,兴致盎然之时,陈涌海抄起吉他坐于桌上,即兴弹唱起李白的《将进酒》。雄浑豪迈的诗词和狂野的吉他相得益彰,而对面的钱绍武老先生满头银发,坐在中式木椅上和着节奏打拍子。

不只是钱绍武老先生,陈涌海和文艺界的许多大咖都交往甚密。他与被称作“中国鲍勃·迪伦”的杨一是至交,与窦唯煮酒论英雄,三人时常在僻静之地聊音乐、玩即兴。也正因如此,去年3月,窦唯发布新专辑《山水清音图》时,担任这张专辑吉他手的就是陈涌海。

打开陈涌海的微博,简介只有6个字——诗与歌,乐与愁。1.1万的粉丝量并不影响他兴致勃勃地记录自己,涂鸦作品、风景游记、哲思感悟一一陈列其中;字里行间、笔墨丹青都一丝不苟地记录着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陈涌海触类旁通、引经据典的背后是头脑中庞大的知识体系。

陈涌海1967年出生在湖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年纪尚小时他就透着股“我本楚狂人,清歌笑孔丘”的气魄。他的学生生涯丰富多彩,无论是童年时期跟随在电影院工作的父亲遍览佳片,还是高中时期受好友影响与音乐结缘,都培养了他良好的艺术素养。

如今作为中科院半导体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的他,曾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大草坪上众多弹着吉他唱着歌的年轻人中的一个。1986年,他考入北大物理系,那个年代,大学校园里流行学吉他。陈涌海省吃俭用,花两个月饭费买了把60块钱的“翠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攻读博士的时候,他与许秋汉、杨一等同道中人组建未名湖乐队,还出了一张唱片,名为《没有围墙的校园》。据说,当年陈涌海唱歌,满口湖南方言,台下的观众一起哄,他就大声吼道:“听不懂的出去!”

在陈涌海的身上,有着科研与艺术的“交感”,在他的课堂上,艺术为科研开启了另一种维度。作为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岗位教授,陈涌海在国科大教授半导体光学。在上学期开学之初,曾有媒体记录过这位“摇滚博导”的开学第一课:

长发在脑后扎成一束,陈涌海所用课件的第一页是崔健的一首现代诗——《一块红布》:“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我的双眼也蒙住了天/你问我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幸福”。陈涌海并没像其他教授一样直接切入正题,而是提起了自己儿时的一名盲人同学,他说:“如果像我们这样的正常人,给你3天黑暗去生活一段时间,你一定会觉得有光的生活完全不一样。”从这里,他才引出了今天要讲的课程——半导体光学。接下来,陈涌海顺势进入了课程,从半导体的简史讲到半导体物理的发展,然后又引入前沿研究进展,介绍起了半导体与光学从古至今丝丝缕缕的联系。

“老师课堂上不讲段子不开玩笑,但并不无聊。有别于其他理工课,每小节以关键词的说文解字开头,援引诗词,让人耳目一新。比如讲声子为什么没有叫‘音子\’,从它们的象形文字谈起,然后加以区分——‘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音,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国科大研究生马新旭说。“选了这门课之后,我就可以跟同学们说,我的半导体光学是音乐老师教的啦!”马同学调侃道。

其实,听过陈涌海课的学生大多数都认为,尽管是因为一曲《将进酒》而让大家熟知他,但在同学们的心目中陈涌海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学者。国科大研究生刘阳说:“之前在网络上看过陈涌海老师的演唱视频,因此以为老师在课堂上也会洒脱随性。其实不然,陈老师上课语速虽快,但逻辑严谨、思路清晰,一旦讲解起来便一气呵成。如果说,课堂上的老师和演唱中的老师有何相似之处,那就是满腔的激情。”看来,这倒是应了陈涌海在“知乎网”上写的那句话:“我自己唱来唱去的感受是,那股气一旦提起来,根本就压不下去,非一口气唱完不可,就像暴风雨不会喘气一样。”无论是科研工作还是民谣创作,他都不喜欢拖泥带水。

新闻推荐

中科院院士郝跃:西安发展硬科技要重视高新技术制造业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成为代表委员探讨的热门话题,住陕全国政协委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跃关注硬科技发展,他给西安发展硬科技提出了两个应该注意的问...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