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嫂王海莺的内心独白———“选警察做丈夫就要当个好警嫂”
王海莺的全家福
记者 韩文韬 实习记者 段洛茜 通讯员 许朝睿 文/图
王海莺是西安工业大学外语系的一名副教授,她的丈夫是公安未央分局刑侦大队长张立。二人结婚15年,他们可爱懂事的女儿已经11岁了。自结婚以来,王海莺悉心照料着家庭的方方面面,让丈夫在外办案时没有后顾之忧,为爱人支撑起了整个家庭。
婚后第一年在派出所过除夕
“我和张立是2001年经人介绍认识的,初识张立时,让我感觉这个人靠得住,值得托付终生,同时,我也觉得警察这个职业非常神圣,身边朋友也非常羡慕我有了一个好的归宿。”王海莺说。
2003年除夕,是他们新婚后的第一个除夕。当时张立在大明宫派出所值班不能回家,王海莺就陪着他在单位一同值班,等着值完班两个人能一起回家。为了准备好年夜饭,王海莺一早就去超市买菜,与所里的几个女民警一同准备年夜饭。虽然缺少了家人的陪伴,但王海莺用自己的爱让这顿年夜饭也充满了家的味道。
本以为马上就可以与丈夫回家过年,却不想当天夜里辖区内发生了一起命案,王海莺只好独自回家。丈夫忙起来3天没回家,而这才是刚刚开始……
女儿深夜点灯等待爸爸回家
2005年,张立被派到西郊三桥派出所当刑侦副所长,而他们的家却在北郊凤城一路,再加上警察不分昼夜的工作性质,使得夫妻二人虽在同城却难以见面,一周见不了一次面成了常态。
2010年6月份,阿房宫发生了一起恶性杀人案件,需要迅速破案。涉案嫌疑人作案后逃回陕南山区老家,张立与几名同事连夜前往陕南,钻进深山找寻嫌疑人的踪迹。据前期警犬搜寻,发现嫌疑人可能藏在靠近山顶的半山腰上,张立冒着跌落山崖的危险上山追捕。战友们知道嫂子挂念,给王海莺发了一张张立就地熟睡的照片报平安,看到丈夫如此劳累的样子,心疼的泪水从她的眼眶里止不住地外溢。
单薄身躯替丈夫担起家庭责任
2014年,张立在外地办案,常年患高血压并且年过古稀的父亲不料意外摔伤腿部。王海莺将此事电话告知了丈夫,希望丈夫能抽出时间回来看看父亲,然而此时破案已经进入关键阶段,不能有任何闪失,张立只好在电话哽咽地说:“咱爸就拜托你了!”。
王海莺心里清楚,伤在父母身,痛在儿子心,丈夫也挂念着家中的双亲老人,他也想在父母需要自己的时候能够守护在父母身边,但是忠孝自古难两全,面对需要自己的人民群众这个大家时,张立不得已,只好舍弃了小家。而家庭的担子,就落在了妻子王海莺的身上。
2017年10月初,为了彻底摧毁一个境外电信诈骗团伙,省厅、市局及分局领导非常重视,在公安部的组织安排下,张立带队前往老挝侦破案件。
可事情偏偏这么巧,王海莺的右脚不慎骨折,但是丈夫要出国办案,家中的老人和孩子不能没了照顾,身为妻子的王海莺不得已,只能咬牙拖着尚未愈合的脚回家照料家人。
当得知丈夫在国外办案,因感染高烧不退时,她一面照料家庭,一面在心中默默地祈祷丈夫早日康复。当接到他们即将包专机将嫌疑人押回国内的消息,看到中央电视台宣传片上老公黝黑且憔悴的脸庞时,委屈和心疼交织在一起,王海莺终于落下了泪水,内心里除了对丈夫的心疼外,还为丈夫骄傲和自豪。
在丈夫从警的24年里,她记不清丈夫缺席过多少次家庭团聚,也记不清丈夫缺席了多少次女儿的家长会,更加记不清多少个长夜她独自守望。为此,王海莺埋怨过,每当此时,张立心中总是充满自责。
“选警察做丈夫 就要一辈子当个好警嫂”
工作中,王海莺努力进取,所带班级的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多次位居第一,并顺利完成了副教授职称的评定。生活中,她注重女儿的教育培养,女儿从牙牙学语,到“希望英语”陕西赛区三等奖,也一天天地长大了。
当白发渐渐攀上了张立的双鬓时,他感叹:“妻子不再问什么时侯能陪陪我们,什么时候能不忙,只是在电话这头不停地念叨:‘注意安全,别饿肚子,别熬夜,衣服要穿暖,有空记得给家里打个电话。\’”而他这一头的心里却是百感交集。
王海莺说:“我只是千万名警嫂中普普通通的一员,我的丈夫也只是千万警察中普普通通的一员,但他的敬业精神和处世方式却深深地影响着我。以后的日子,我会继续当好警嫂这个角色……”
新闻推荐
她们力量柔弱,却成了丈夫全心守护平安的坚强后盾;她们身躯单薄,却独自承担起对家庭、对老人孩子的责任;她们的名字叫警嫂。三八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听听一名警嫂的故事,看看她们背后承受的艰辛。...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