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画笔记录一个时代 擦亮户县农民画 这块“金字招牌”
3月1日,参观者正在鄠邑区农民画展览馆内欣赏参展作品。记者 窦翊明 摄
闻名遐迩的“户县农民画”,因强烈的民间风情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而深受老百姓喜爱,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在国内外与日俱增,不仅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也走进了国内外的艺术殿堂,成为西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和对外交流的亮丽名片。
“户县农民画”
展示了西安乡土文化软实力
“户县(今鄠邑区)是我国农民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和上海金山、山东日照并称中国三大农民画乡。”据鄠邑区农民画展览馆原馆长雒志俭介绍,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户县农民画”作者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拿着画笔,用朴实的绘画语言,大红大紫的色彩、夸张化的描述、简洁明快的风格、寓意深刻的主题,生动地记录了当地农村的历史变迁,美丽的田园风光、栩栩如生的农家生活、绚丽多姿的民风民俗和浓郁独特的乡土气息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青睐,在各种农民画展览中频频获奖。
截至目前,鄠邑区参与创作农民画的有2300多人,其中,骨干作者200多人,农民画个体经营户20余家。已累计创作农民画达10万余件,其中1200余件作品在国内外获奖,600余件作品被国家和地方美术馆收藏,300余件作品入选全国公益广告库,2500余件作品在国内外报刊发表,9000余件作品在美、英、法、德、日等68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数万件作品被国际友人和国外博物馆收藏。有30余位农民画家先后40余次出国访问、办展览、讲学和表演。“户县农民画”以独特的艺术诠释了“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的创作主旨,已经成为展现新时期西安农民、农村乡土文化软实力的一面“金字招牌”。
75岁农民画画家
年事已高仍坚持作画
“大年初一,我们展馆都对外开放,来参观的人不少,有的人还想买几幅画,给家里增添一下喜庆氛围。”3月1日,正值农历正月十四,许多人还在过大年。但在鄠邑区农民画展览馆里,三三两两的游客聚在一起细细品味着每一幅作品。馆长王文吉告诉记者,现在农民画的市场还行,很多家庭逢年过节或者乔迁新居时,都愿意买上几幅画,特别是过年期间来买画的人最多,许多画家都忙着出作品。
“我们这每年春节都要举办农民画原创作品大赛,都会从中发现一些好的作品和有潜力的骨干。”75岁的樊志华是“户县农民画”的第一批作者,虽然年纪大了,但他一直没闲着,今年春节他画了一幅《祥和万事兴》,虽然画室有点冷,但他还是每天坚持画8个小时,画了半个月才完成了这幅画。
樊志华15岁就参加了当时县里专门为农民举办的美术培训班,这对他以后的人生之路产生了重要影响。后来,他当上了一名小学美术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创作了许多农民画作品。退休后,更是没闲着,一边搞创作,一边承担着农民画传承的培训任务。
“户县农民画”
曾登上纽约时代广场
“其实,‘户县农民画\’早早就走出过国门、走向了世界。”王文吉说,早在1977年,鄠邑区农民画展览馆就接待过荷兰王国公主贝娅特丽克丝一行,那是接待外宾规格最高的一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88个国家和地区的10余万名国际友人和海外侨胞到鄠邑区农民画展览馆参观访问。1988年,国家文化部命名户县(今鄠邑区)为“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称号。2014年,国家文化部再次授予户县(今鄠邑区)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2014年5月,让“户县农民画”画家傅蕊霞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创作的农民画《谷粒声声》有一天能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LED大屏,在大洋彼岸这个被称为“世界十字路口”的繁华广场上反复播放,内容以5月21日至23日在纽约联合国大厦举办的“世界情·中国梦——中国农民画精品暨东丰农民画赴联合国总部大展”的盛况为主,重点展示了来自吉林东丰、陕西户县(今鄠邑区)和上海金山等中国35个农民画乡的农民画,其中有3幅“户县农民画”作者创作的农民画作品展出,包括雒志俭的作品《晒辣子》、傅蕊霞的作品《谷粒声声》,还有朱妙生的《扮戏装》。画面中表达出的想象力、激情生动的表现力,以及浓艳夸张的色彩都令从未见过农民画的外国人叹为观止。
注重传承
让这项艺术后继有人
“现在我们200多人的骨干画家队伍里,年轻人占的比重不少,这与近些年重视培训、加强传承有很大关系。”画了一辈子农民画的雒志俭虽然退休了,但他深深地知道人才的重要性,在他当馆长的那些年,对后继人才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工作。“有了年轻人的参与,这项艺术才有了新的生命力,也才能发扬光大,才能留住农民画的根。”
2015年10月23日,对“户县农民画”的发展来说,是一件值得记录的大日子。这一天,全国首个农民画美术学院挂牌仪式在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标志着“户县农民画”培训工作步入国民教育序列。一方面为参加培训的农民画骨干作者进行美术基本技能的培训、提升创作水平;另一方面,对做大做强农民画这个产业,包括营销、物流、网络宣传、市场开拓方面都将做出积极的探索,从而带动“户县农民画”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
多年来,鄠邑区始终把“户县农民画”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以鄠邑区农民画展览馆为阵地,每年举办6期以上美术基础班、创作培训班、写生班和提高班。每年培训“户县农民画”作者300余人次,创作新作品600余件。为了培养“户县农民画”后继人才,目前“户县农民画”乡土教材编写已进入论证实施阶段,不久即可走进中小学校课堂。
与时俱进
让“户县农民画”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去年画画收入还行,有十多万元。”50多岁的王乃良是“户县农民画”的中坚力量,在鄠邑区东韩村有一个180平方米的农民画精品工作室,此外鄠邑区农民画展览馆还为包括他在内的10位画家每人专门给了一间工作室。王乃良说,这些年,他的作品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黄土雄风》《万山红遍》《黄土魂》《民间建身图》等作品曾多次获奖,多件作品入选中国梦公益广告,取得成绩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一定的收入,作品远销海内外。“手里握的不仅仅是一支画笔,更是一支致富笔、小康笔。”他说。
“‘户县农民画\’能走到今天,我认为是三条腿走路。这是‘户县农民画\’最大的特点,也是农民画能够健康发展的原因。”雒志俭说,“首先是为社会服务。‘户县农民画\’最开始就是为社会服务,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画的是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这是群众最喜闻乐见的。第二个原因是为民间服务。搞自己的创作,艺术家要有自己的风格。第三个原因是要有产业化。从实践中摸索产业化,画的作品要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需要,与时俱进,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理念。”
近年来,鄠邑区还积极开展农民画新壁画活动,农民画作者绘制新农村壁画达到30000余平方米,为农民画家直接创收达到500余万元。一些画家实现了从农民画作者到农民画个体经营户产业化发展的转身,初步踏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记者赵辉
新闻推荐
富平与阎良地域相连、人文将近,国土开发利用潜力充足,产业承载能力较强,具备一体化发展条件。推进富平与阎良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政策叠加,加快两区县追赶超越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