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社交里的大隐患
□郝辰琦
机不离身,手不离机。这是当下年轻人的生活写照。社交工具的普及让每个人都可随时通过进行交友、交易、支付、兼职等活动。但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以及青少年自身安全防范意识的欠缺,网络社交很容易成为滋生犯罪的温床,给青少年的身心带来伤害。
笔者曾对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做过调研,调查中发现很多中学生都或多或少经历过不同形式的网络骗局。我身边就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我有一位同学叫洛洛,她是吴亦凡的超级歌迷。有一次她听说吴亦凡要来西安开演唱会,便兴奋不已,马上上网购票。可惜门票早已一抢而空。她搜寻打听各种售票信息,好不容易从某处打听到有售黄牛票,她加了对方微信,得知可先付订金拿到票再付尾款,因此笃定对方应该是真票,就央求母亲打款给对方,可是没想到对方收钱后立刻微信拉黑了她,电话也打不通,从此人间蒸发。就这样洛洛被骗八百元,参加演唱会的心愿也化为泡影。
洛洛的遭遇只是一个缩影。除了网络购票,网络兼职也是重灾区。可能很多人以为只有大学生才会网上兼职,其实许多中学生也深谙此道。我周围就有不少同学从事过淘宝刷单工作,班群朋友圈发小广告更是家常便饭,更有不少微信海外代购。然而网络交易如同砸金蛋,能否顺利全靠“赌”。看似你来我往的普通交易,实则暗藏危机陷阱重重。很多不法分子利用学生急功近利而又不谙世事的心态,再加上大部分学生因怕被责怪并不会将自己受骗经历告诉父母或报警,这从某种程度给了行骗者安全信号与鼓励,使得他们更加肆无忌惮。
“微”社交本无罪,但当网络安全犯罪的黑手频频伸向青少年,这不仅给青少年的身心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还会给青少年带来人生观、价值观的错乱和迷失。特别是刚过完年,孩子手里有大把压岁钱,更易成为网络隐患的导火索。
要想真正解决“微”社交背后的安全隐患,还需要家长、学校、学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家长应当以身作则,少玩手机、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及时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树立起防止网络安全问题的第一面“防火墙”;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扎牢校园网络安全的“防护网”;再次,学生自己应当理性使用网络,自觉远离不健康、不安全的网络平台,谨慎交易,健康交友,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业上,形成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的“內驱力”;最后,社会各界应群策群力,形成关注青少年网络安全的良好氛围,有效凝聚起媒体、网络运营商等各行各业的合力,压牢校园网络安全的“压舱石”。
青少年是时代的晴雨表,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世界则国雄于世界。愿这个大时代里的小小少年们,都能远离网络风险,畅游安全、纯净的网络天堂。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牛凌)3月2日,西安经开区召开“追赶超越”推进大会,对2017年度75家优秀企业、36名优秀企业家进行表彰,奖励金额近1000万元,此举旨在鼓舞企业的创新热情,形成全区追赶超越的强大合力。...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