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创星抢滩商业航天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西北信息报 2018-02-27 10:15 大字

本报记者 凌妮

日前,我国首颗教育共享卫星“少年星一号”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升空,获得国内外高度关注。负责该卫星整体研制和检测的九天微星是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中科创星的首个千万级别天使轮投资项目。

商业航天近期频频成为焦点。2月7日,重型猎鹰的成功发射让埃隆·马斯克这位商业航天巨星再次走进国内公众的视野,也让国内航天如何突破体制限制,实现快速高效发展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有数据统计,2020年全球物联网接入点将达到200亿个,这意味着将有超过200亿个新增重要互联对象需要建立数据链支撑。近年来,巨大信息传播需求已经成为谷歌、一网(OneWeb)、太空探索(SpaceX)等美国科技公司竞相追逐的热点领域,欧洲和中国的航天企业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天网计划,借助低轨卫星星座实现全球互联已经成为国际商业航天新的战略高地。

事实上,随着世界商业航天风口的到来,国内已经催生了一批具有活力、敢想能干的商业航天创业公司。在光机所的支持下,九天微星发起了卫星物联网计划正式启动,积极探索体制内平台能力与商业航天活力有机结合的可能性,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新的模式探索初步形成。

“低轨卫星星座可以弥补传统移动网络的短板。在没有基站覆盖的区域或基站失效的情况下,地面通讯可以由低轨卫星来实现。”有航天专家介绍说,低轨卫星星座具有广域覆盖、无缝联接、实时传输、低成本的突出优势,能够有效支撑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军民融合”战略的实施。

这场全球化竞技中,卫星频率和轨道都是不可再生资源,谁能快速扎实推进卫星发射入轨的进程,就能占得先机建立优势。

“单以商业盈利和国家政策刺激,很难有效推动商业航天的发展。”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知识与产权运营处处长曹慧涛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商业航天的风口已经来到,中科院作为国家战略型科技力量,有责任主动作为。”

曹慧涛告诉记者,为了能在我国天基低轨基础信息设施方面抢占先机,向全球用户提供窄带物联网和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凭借其科研技术积累,尤其是在激光通信领域的技术前沿地位,率先开展以科研机构和创业团队相结合的商业航天模式探索,期望能够在充分发挥研究所雄厚技术实力和平台优势的同时,吸收创业团队客户导向、商业运营、活力高效和低成本的特点,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航天力量。

记者了解到,今年下半年,九天微星预计发射一箭七星“瓢虫系列”,以验证物联网通信关键技术和多卫星组网能力,开展系统级商用试运营,进行全球数据采集及重型资产监控服务。一箭七星“瓢虫系列”涵盖研发设计、频率协调、发射许可、在轨运营,是目前中国民营商业航天领域规模最大、复杂程度最高的试商用项目。为确保未来物联网用户的低成本、低功耗与可靠连接,九天微星正在逐步加强物联网通信系统团队的建设,并与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展开光学载荷前沿技术合作研发。

以“瓢虫系列”为牵引,目前九天微星已具备百公斤级卫星研发能力。主星“娱乐星”由九天微星联合ofo小黄车为普通消费者定制,可实现太空自拍、太空VR、太空闪烁等多项创新功能;“瓢虫系列”中的“少年星二号”用于中小学航天科普教育及太空试验,“熊猫星”用于野生大熊猫的监测及保护。

“除了九天微星之外,我们目前孵化的商业航天创业团队还有微纳星空、宇航智科和国科赛思三家,均是技术成熟、优势突出且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基本涵盖了卫星产业链中研发设计、在轨测控和卫星运营等重要环节。”曹慧涛表示,这些企业依托西安光机所,结合自身的卫星设计制造技术,将发挥总体职能、充分整合孵化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做好未来卫星设计、研发、制造以及低轨商业卫星星座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确保卫星系统的可靠性。

新闻推荐

“三秦楷模”风采 剑指苍穹耕天探月 追忆“三秦楷模”、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陈士橹院士

本报记者吕扬侯燕妮“我要在科研道路上做出一份成绩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这是1956年3月陈士橹在入党申请书中写的一句话。入党60年,他始终践行着自己最初的誓言,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