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通巷 到兴隆巷 □文/图 李杨

西安晚报 2018-02-25 06:22 大字

位于兴隆巷的高培支旧居

笔者一家世居开通巷南头38号院。昔日,从开通巷到它旁边的兴隆巷是没有路的,但在很多年里,我们开通巷38号院的住户,却可以“走后门”直通到兴隆巷。

走了二三十年的便道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通巷38号院背后是一家铁工厂(丰收镰刃厂)。当时38号院内没有厕所,全院五户居民、二十多口人要上厕所,就从后院到人家铁工厂的厕所应急,由于双方是邻居,他们也就给了这个方便。我们与工厂的工人也日益熟稔,那时厂子管理不严,内部人、外面人都可以在厂区里往来,大家习以为常,无人过问。

慢慢地,铁工厂成了我们一条便捷的通道。那时,在兴隆巷西头与柏树林南头交会处,坐落着供应附近居民油盐酱醋蔬果茶的菜市场和副食商场,为了少走路,开通巷38号院的居民就从后院出去,穿过铁工厂,再出厂大门,穿越兴隆巷,到菜市场购买每日家里所需。

平时,开通巷38号院的居民为进城上街方便,比如上百货大楼(华侨商店)购物、去东大街西北影院观影、到民主剧院(原址在现柏树林北口,东大街路南新华书店处)看戏,也会从铁工厂过去,走兴隆巷进城。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际,铁工厂下马,其院落改为居民小区。开通巷38号院也改造了,内置了厕所,我们走了二三十年的便道才就此终结。

兴隆巷点滴记忆

在那些年里,开通巷38号院的人由于有了“后门”,去兴隆巷也就大大方便了,去得多了,我们对兴隆巷也就很熟悉了,也很有感情。

兴隆巷形制基本呈“丅”字形,我们称其东西巷、南北巷。据兴隆巷老住户、原居委会主任、年逾七旬的姚建兴先生回忆,兴隆巷西头菜市场那地方,过去是一个涝池,后变成了附近居民倾倒垃圾的场所。五十年代,一木材厂将这块地方征用,堆放木材。不几年后,这里变成了蔬菜市场。

兴隆巷西头路北往东依次是西安市殡仪馆、卧龙寺。殡仪馆六七十年代负责全市殡葬事业,其占地原为卧龙寺庙产,后逐步搬迁到三兆。

卧龙寺是一座千年古刹,近代曾发生过著名的“康有为盗经”事件,曾轰动全省,乃至全国知识界、宗教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某工厂将卧龙寺占用,八十年代后复归佛寺。卧龙寺庭院宽敞,环境幽静,笔者上开通巷小学时,常与同学到卧龙寺复习功课,并与方丈、僧人相熟。

路北再往东是易俗社创始人之一高培支旧居,这也是兴隆巷著名的一处大院,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形制。高培支旧居往东有数家居民宅院,到东头就是铁工厂,后门与开通巷38号相通。

东西兴隆巷的路南,印象深刻的是刘三家的开水铺和毛家炭铺。

南北兴隆巷大多是普通平房宅院,姚建兴家就在中段现在公厕斜对面,他的父亲曾在此开过一个杂货铺,售卖油盐酱醋,日用杂货,方便了邻里生活所需。老人还间或自蒸陕西美食——甑糕出摊销售,以补贴家用。改革开放后,很多住户房屋盖了加层,并出租房屋。南头有一家秦腔茶社,供晚间戏迷喝茶听戏,优哉悠哉。

据姚建兴先生回忆,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兴隆巷及周边的人要出城,要走很远的路,因为那时还没有文昌门,居民出城要绕行到南门或和平门。六十年代末,文昌门此处才开了一豁口,豁口城土填埋到了护城河,形成一道土梁,供行人出城通行,据说是响应备战、备荒,疏散城内人囗之用。到八十年代,修复明城墙,文昌门才建了城门洞。

新闻推荐

相关新闻 五大因素支撑 西安工业稳中向好

去年以来,西安工业经济不断向好,是什么支撑着工业经济的发展?省统计局分析,除了国内外市场需求回暖等大环境影响外,西安促投资稳增长的措施,以及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产销...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