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信息看这里 比北京天坛早1000年更具历史价值 西安唐天坛春节亮相将举行古装祭祀仪式
一千多年前,大唐的皇帝们一步一步登上天坛顶,虔诚地献上祭品,为国家的繁荣康泰祭天祈福。一千多年后,仿唐祈福盛典将重现西安。
西安隋唐天坛涅槃重生
北京的天坛天下皆知,可你知道咱西安也有个天坛吗?而且比北京的天坛更古老、更有历史价值。这个神秘的建筑就在西安南郊陕西师范大学老校区南边的天坛路南,初建于隋而废弃于唐末,它是皇帝进行祭天活动的礼仪建筑,也是西安作为古都仅存的较完好的皇家建筑。戊戌狗年大年初一,这里将举办盛大的古装祭祀仪式,神秘的西安天坛将“重见天日”。
陕师大边上的“小山丘”
神秘的西安天坛有多种叫法,也称“隋唐天坛”、“唐天坛”,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志春告诉华商报记者,古时,西安天坛称为“圜丘”。就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
西安天坛初建于隋,唐代沿用近三百年后废弃于唐代末年,是唐王朝近三百年里的皇家祭天活动的礼仪建筑,其象征意义和历史地位非同一般。
在今天看来,天坛的位置比较隐蔽,很多人说是位于陕师大体育学院操场南侧,实际上天坛位于天坛路和雁展路之间的狭长地带里。天坛路是一条特别隐蔽的小路,如果不是在路口处扎着一个路牌,很少有人会找到这条路。家住陕师大附近的张玉明说,从小只听父辈们聊到过西安天坛,但自己从未走近感受它的文化历史。后来上班经常路过那一带,透过铁栅栏远远望去,就像是一个“小山丘”,不仔细看很容易就错过了。
而在唐代,这里的坐标是唐长安城郭城正南门明德门以东约950米。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进行了考古发掘。遗址高约8米,发掘显示遗址为四层素土夯筑圆坛,表面涂白灰。地层面径约54米,第二层约40米,第三层约29米,顶层约20米,各层高1.5-2.3米不等。各层设置十二条陛阶(即上台的阶道),南阶(即午阶)比其余十一阶宽,为皇帝登坛的阶道。唐长安城天坛是唐代祀天礼仪重要的实物证据,对研究中国礼仪制度的演变具有重要价值。2003年至2004年,西安市文物局组织实施了保护工程。
中国现存最早的祭天建筑
这样一座巨大的古代祭祀类建筑,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帝祭天礼仪建筑,其历史价值显然难以估量。今天,我们翻阅《新唐书》《旧唐书》及其他一些文献资料时,关于皇帝南郊祭天的相关记载非常之多。由于封建王朝祭祀昊天上帝的行为属于最高规格的礼仪活动,因此天坛在皇家礼制建筑中的地位相应也极其重要。
张志春教授认为,虽然说北京天坛更为知名,但西安天坛可要比北京天坛更高级,基座也要比北京天坛高一些。“这是货真价实的唐朝货,比北京明清天坛早1000多年。”早已被世人皆知的北京天坛圜丘是清乾隆年间在明和清初圜丘的基础上改建的。
中国社科院文物专家安家瑶指出,和北京天坛相比,西安的唐天坛更具有价值,北京天坛只有5.4米高,西安天坛高8米,北京天坛只在四面有台阶,西安天坛12面都有台阶,更符合周礼礼治。隋唐帝王包括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等等有二十位古代君王在此登坛祭天,从这个历史意义上,如果说西安天坛和北京天坛谁更高级,谁更符合“天下第一坛”,显然是前者。
对此,张志春也表示赞同,“西安天坛是唐朝这个中国历史上最鼎盛时代的某种象征,而北京天坛是明清建筑,而明清时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已逐渐走向衰落。”
千年建筑即将涅槃重生
然而就是这样一种象征着中国古典美学和祭祀完美结合的建筑,也历经了沧桑和不易,虽然西安天坛是陕西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于1957年8月31日公布。但直到1999年3月才被社科院考古队考古研究所安家瑶研究员主持发掘出土,整体较为完好。揭露出残存的台壁,摸清了唐代圜丘的基本形制。西安市文物局在2003年-2004年,对天坛组织实施了保护工程。
2014年12月,西安市政府常务会通过了《天坛遗址公园概念规划》,该方案以保护遗址为前提,遗址公园内将新建两层天坛博物馆及少量配套设施,天坛遗址按原貌展示,遗址周边新增绿化景观及园区道路。据西安市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刚被文保工作人员发现时还是个土包,在随后的考古发掘中进行了修复,为了保护好遗址,工作人员已在一条陛上搭建了木质的手扶梯,市民可以通过这个扶梯登上坛顶参观,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人为触碰坛体。
根据规划,建立在保护好遗址的基础上,新建两层天坛博物馆及相关的配套设施,为了给广大市民参观提供便利条件,将在天坛遗址的周边种植大量绿植,并建设优美的园区景观道。更令人期待的是,遗址公园将建设一条长200米、宽30米的绿化廊道,连接遗址区和雁展路,形成通向天坛公园的主入口,以天坛为核心,南北通透的视觉通廊。
日前,华商报记者到天坛遗址公园施工现场,据安保人员透露,天坛遗址公园目前仍在封闭的最后装修期,将在春节期间向公众开放。华商报记者 赵蔚林
唐代祭天礼
祭前准备
每当祭日来临之前,必须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对天坛内各种建筑及其设施,进行全面的大修葺。祭前七日,皇帝与参加祭祀的官员便要开始沐浴斋戒,洁身静心,同时,司礼官还要安排好一系列繁琐的准备工作。
祭位设置
圜丘坛专门用于祭天,台上不建房屋,对空而祭,称为“露祭”。祭天陈设讲究,祭品丰富,规矩严明。
祭祀当日
皇帝天不亮就要起床,从远在长安城北的寝宫往南郊的天坛赶。皇帝出行排场很大,颇为壮观,一行人马浩浩荡荡,沿着朱雀大街往南出明德门,再向东拐,就来到了天坛,这一路实在算不得短,皇帝的车马大概要走两个小时才能到达。而负责祭祀的臣子早已等候迎驾。銮驾仪卫用一种很大的鞭子击打地面,以示肃静。
圜丘以外有三道环形的矮墙,将天坛层层围住,祭天时,除了皇帝和一些重要的大臣外,其他人等都是不能进入最里面一道墙,礼乐队、外国使节等都在内墙的外面。
祭祀时辰一到,鸣太和钟,皇帝起驾至圜丘,钟声止,鼓乐声起,大典正式开始。皇帝按照司礼大臣的指引登坛。皇帝站在坛顶,长安城和关中沃野就在眼底,而他站在这里,为国家的康泰祭天祈福,他面前是“昊天上帝”的牌位,手中捧着为上天献纳的玉璧。天坛的每一阶上都站着礼部的官员,祭祀与他们位置相对应的28星宿。
经过初献、亚献、终献等程序,皇帝反复登坛、退坛,其间献给昊天的牺牲、玉帛等祭品要在天坛东南方向的燎坛内焚烧,烟火升腾达上天,使天帝及诸神闻到气味,享用祭品。唐代,除了岁首祭天外,正月上辛祈谷、孟夏雩祀,都在圜丘举行。华商报记者 路洁
福佑中华·天坛春祀
谈到西安天坛的价值和文化符号问题,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志春认为,祭天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仪式,周代确定为每年冬至开始,而根据推测和想象,夏商时期也应该存在。祭天这种行为源于上古时代。虽然汉武帝将岁首定在了农历正月初一,不过唐遵周礼,也是冬至举行岁首祭天。
“祭天的意义在于,对天的感恩,祈求保护子民。这是一种介入状态。”张志春教授认为,“今天恢复天坛,和古代的状态完全不同。可以说是一种在今天这种文化重构下对一种过去的文化和行为的一种模拟和表演。其二,它的意义在于唤醒对历史情景的想象,发掘对文化遗址价值的感受,第三则是一种直觉感知。”
而今年春节就将从西安出发,向全世界隆重揭开唐天坛的面纱,为增加中华民族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拥有节日文化娱乐生活的享受感、获得感,让更多的人了解西安、走进西安、感受西安,以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为契机,西安市将于2018年2月8日(农历腊月二十三)至3月3日(农历正月十六)举办“西安中国年新春盛典暨新时代民俗文化年展”系列活动。其中,西安天坛将扮演重要角色。
2月16日(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天下第一坛”——西安唐天坛遗址公园内的1400多年的隋唐天坛遗址将举办复原唐代春节天坛祭祀活动,演绎迎驾、静鞭、行礼,鸣钟、列阵、行进,初献、亚献、终献等祭祀大礼全过程,配合古代服饰、祭祀舞蹈及乐器伴奏,更有演员与现场观众一起行祈福礼,敬献美酒,挂祈福卡等互动环节,让西安的千年天坛展现春祀秋尝的古典“礼”文化,展现泱泱中华千年礼仪之邦。
近日,西安演艺集团·歌舞剧院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福佑中华·天坛春祀”唐天坛迎春祈福大典创排和演练工作,编导根据唐代历史、当代古建筑,并参考大量唐代祭祀舞蹈,编排出了具有艺术水准的祭祀乐舞。华商报记者 赵蔚林
新闻推荐
引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 西安将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国际大都市
2月11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一大亮点就是要把西安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大都市。为了更好地引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西安今后将加快国际化进程。中共...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