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今年西安市粮食总产力争达180万吨 着力打造2—3个苗木花卉大型交易中心

西安日报 2018-02-12 06:21 大字

本报讯(首席记者张端实习生孙晨曦)记者从11日召开的2018年全市农林工作会议上获悉,2018年,是西安市农业质量年,全市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方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提升西安市都市型现代农林发展水平,实现农林生产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的重大转变。

全市将建40个粮食示范区

据悉,2018年西安市将力争完成粮食总产180万吨、蔬菜总产300万吨、果品总产110万吨、肉类总产9万吨、蛋类总产6万吨、奶类总产25万吨以上。完成植树造林面积3万亩以上。

西安市将从园区建设打开突破口,积极探索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等具有西安市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形成一批创意、创新园区,全年新增市级园区15个,提质增效园区10个以上。加快农业特色小镇和“一村一品”建设,出台《西安市现代农业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方案》,全年力争有3-5个农业特色小镇进入全市创建目录。

全市将建设粮食示范区40个,粮食总产达到180万吨以上。加快老旧果园品质改良,实施猕猴桃东扩战略,全年新建观光果园20个、标准化示范果园6个。并加快推进奶牛牧场化发展,猪鸡工厂化发展,肉牛、奶山羊规模化发展,年内创建20个市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建5个以上智慧农业应用试验示范点

强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西安市将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年编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10项,生产技术规程15项,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个,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40个,认定无公害生产基地40个。强化现代要素集成运用,遴选发布农林业主导品种10项,主推技术20项。

推进市校合作,探索“一站多点”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开展联合攻关,全年申报省市农林科技项目20项。实施引才引智计划,大力培育农村电商,全年新增家庭农场100家,培育职业农民1500人。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农林生产中的应用,建设5个以上智慧农业应用试验示范点,切实推动“数字农林”“指尖农林”建设。

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着力打造2—3个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有影响力的苗木花卉大型交易中心,创建2个省级苗木花卉示范县,5个省级示范园,全年新增苗木花卉面积7万亩,总面积达到80万亩以上。

实施产业扶贫“十百千万”工程

长期以来,西安市农民收入低,问题就出在总在“一产”上打转转,导致产业链条短、加工程度低。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走三产融合的道路。2018年,西安市将开展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县、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全年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0家。

打造供应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培育农业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新业态,打造四季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和精品线路,实现全域旅游,全年实现休闲农业经营收入25亿元以上,加快形成一批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和果园体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酒庄产业集群。预计全年农业增加值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在产业脱贫方面,西安市将认真实施产业扶贫“十百千万”工程,通过“两嵌入、一强化、两提高”,重点扶持苗木花卉、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中蜂养殖等10大扶贫主导产业,培育100家以上产业扶贫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园区,发展1000户以上增收示范户,带动10000户以上有产业需求的贫困户脱贫增收。拟设立25亿元的西安市产业扶贫(农业)投资基金,通过政策激励,促进资金与产业融合,产业与贫困村融合、企业与基地融合、合作社与贫困户融合,逐步探索和形成“龙头带村、能人带户、两头激励、共同致富”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并全面启动全市所有贫困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指导区县、开发区完成1300个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任务。

新闻推荐

士兵的梦 西安市高新第三小学 三年级3班 赵刘君瑶

在一片美丽的花海里,躺着一个头戴军帽、身穿红衣蓝色裤子、灰色长靴的士兵,他躺了很久很久,久到自己也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他望着无边的天空,渐渐地变成了无边的大海,他想着:我的头顶是红橙相间的天空...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