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观察 高品质环境带来高质量发展 西咸新区聚焦环境建设为发展“增质感”
群众在新区综合政务服务大厅与工作人员交谈办事
西咸新区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1月3日,首份加盖“陕西省西咸新区行政审批与政务服务局审批专用章”的许可批文向企业颁发,标志着西咸新区正式进入“一枚印章管审批”新阶段
秦汉新城渭河景观带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教学科研板块)159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已全面封顶
【核心提示】
时间刚刚进入2018年,1月16日,西咸新区就与阿里巴巴签约合作,菜鸟计划在泾河新城投资10亿元,建设一个高科技驱动的物流枢纽中心,包括全自动化流水线、AGV机器人、机械臂等在内的人工智能设施都会被引入。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被称为“大西安元年”。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就是西安市代管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在很多国家级新区的规划中,也都会出现“增长极”这个词。这就意味着,被规划和升级的国家级新区需要在短期内迅速发展,并承担着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任。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西咸新区凭借着营商环境不断提升,生态体系建成,两轮驱动,不负众望,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超2000亿元,招引内资420亿元、外资2.24亿美元。西咸新区作为“大西安”乃至陕西经济增长极的作用,凸显得淋漓尽致。西咸新区也正式进入企业聚集加速度、资本向心力增强的时代。
以营商环境换得客商青睐获市场点赞
绿地、恒大、中国西电、京东等纷纷入驻,宝能、华侨城、微软、杭州中仑控股、上海宇培等先后落地,海航物流、合肥长鑫、东航-赛峰起落架深度维修项目强手如云……在龙头企业带领下,以信息产业园、中俄丝路创新园、中国西部创新港等园区为承载,新区快速汇聚产业的空间与能量。
为何这些行业巨头如此钟情西咸新区?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外,这些企业更多的是被当下亲商、重商的营商好环境吸引而来。2017年以来,西咸新区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政务服务模式,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也是西咸新区荣膺最受国际关注中国投资城市,首次跻身全国十大最受求职者欢迎城市的根本原因。
元旦刚过,西安嘉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领到了西咸新区管委会给他们公司厂房建设项目环评报告的批复,这是首份加盖“陕西省西咸新区行政审批与政务服务局审批专用章”的许可批文,标志着西咸新区正式进入“一枚印章管审批”的新阶段。
作为全省启动的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35家试点单位之一,尤其是作为陕西自贸区的一个重要板块,西咸新区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行政效能革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首创手机微信办照,该做法被国家工商总局在全国推广。新年伊始,西咸新区率先在新区及5个新城成立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在此基础上,还全力构建3个工作日办结营业执照、4个工作日办结营业许可、50个工作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3450”综合行政审批效能体系,力争打造全国最优质、最高效的审批服务模式。已在空港、沣西新城成功试点,计划2018年2月1日起在全区全面推行。
在承接上级下放事项方面,194项省级管理事项已全部承接到位,全面完成权责清单和权力运行表、流程图编制,将94%的行政职权下放给各新城,向社会公布实施1009项“最多跑一次”事项。
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省信息中心开发建设的集“审批、监管、服务、信用”于一体的自贸政务服务平台,已于2017年11月1日开始在新区上线测试,实现“一次注册、全省通用”,省级自贸事项与新区审批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和“一枚印章管审批”。
据西咸新区组织部副部长、“放管服”专项小组负责人车飞介绍,“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就是在放宽市场准入,降低门槛,积极推进‘3450’的全面落实,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第二项就是要建立一套综合性的市场监管体系,我们还要建立一套信用体系。这样的话市场主体都愿意来,我们的市场就活跃起来了,这样对改善营商环境会有大大的提升。”
人居环境不断提升获市民肯定
在西咸新区,有这样一个现象已经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
斗门水库附近,是中俄丝路创意园、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未来的大西安中央公园旁边,是西咸新区信息产业园、沣西新城大数据产业园、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西咸新区,这个正奋力“打造在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区,正以最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引进和聚集着最高端的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西咸新区把绿色作为发展底色,成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委员会,统一部署,系统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为了持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西咸新区正在开展一项让人耳目一新的“能源革命”。沣西新城正在着手运用中深层地热无干扰清洁供热技术、太阳能、冰蓄冷等先进能源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构建区域能源互联网,提供智慧能源服务,建设绿色低碳城区。
西咸新区还不断加快辖区内水污染防治,确保渭河干流水质达标,确保入渭支流水质持续改善,2017年底前完成250个直排污水口的封堵,郑重兑现一年治污水承诺。
推进铁腕治霾,强力实施铁腕治霾“1+1+10”方案,协同打好治污降霾组合拳。特别是扎实推进“无煤城市”建设,在五个新城各建成一个洁净煤配送中心,全面取缔了区内散煤销售点,拆除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和小设施443台,地方燃煤锅炉全部清零,全年规上减煤40万吨,散煤治理27万吨。
2017年10月1日开放的斗门水库一期试验段暨昆明池七夕公园,遵循历史文脉和山水格局,按照“系统治水、柔性治水”理念而规划的“南北湖”形制,成为斗门水库最大特色。西咸新区全力构建“九河十湖、蓝脉绿网”的城市水系,编制了城市水系规划,治理了9条河流、打造31处湖泊湿地、54条大小水系。昆明池一期已形成707亩水面向公众开放。启动建设花卉苗木1.5万亩,新增绿化面积619.14万平方米。以绿带连接渭河与沣河的5000亩大西安城市中央公园,2019年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央公园。
持续增绿扩绿。以“五路两侧”绿化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区增绿美化三年行动计划,全年共实施绿化项目110个,新区绿色版图不断扩大。
2018年,这个年轻的国家级新区,在继续提升生态环境情况下,加大营商环境和人居环境提升。在《西咸新区追赶超越行动计划(2018-2020)》中,有两个关键词异常重要:“一特区”即大西安新特区;“两突破”即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生产总值破千亿,意味着将占西安10%以上份额。也就是说,未来几年的西咸新区,将成为大西安新的“经济发动机”。
本报记者周婷婷
记者感言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品质环境
这里有两个时间节点。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关于成立西咸新区的批复中,有这样一句话,“努力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
2017年11月8日,西咸新区发布《大西安科学城发展规划》。根据该规划,西咸新区将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镇、硬科技小镇为引领,在全域范围建设科学城,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科学城,未来聚集1000家以上的硬科技企业,打造在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这期间跨越的4年,就是西咸新区不断创造一流营商环境所带来的充足发展底气。
打造营商环境,最终目的是要集聚企业:对已有企业,要助其做大做强;对外部企业,要使企业愿意进入,或进行产业链拓展。世界银行发布的一项报告表明: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率增加0.36%。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离不开行政效率给力。西咸新区管委会出台的一枚图章管审批,3450综合行政效能审批体系、微信办照等措施,就是努力破除各种阻碍经济发展、影响公平竞争的因素,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通过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让投资者体验到一流的便利,让各类经济实体茁壮成长。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更离不开生态环境助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当以生态文明为标志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成为大势所趋时,绿色发展便成为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方向。西咸新区围绕现代化大西安新中心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昆明池、大西安中央公园等重点生态项目加速推进,“大水大绿”的生态格局逐渐显现。
在继续加强对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提升中,西咸新区充分体现出了“现代化大西安新中心”的担当。
新闻推荐
日前,西安航空基地举办迎新春首批项目签约暨企业家恳谈会。会上,总投资7亿元的海德泰科创新港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将在基地打造全面服务硬科技研发制造的“企业社区”,构筑“政、产、学、研、金、用、...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