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莫让导师权力成脱缰之马

南国今报 2018-01-21 21:37 大字

在西安交大“寒门学子之死”事件中,媒体曝出的很多细节特别是“辣眼睛”的聊天记录,直指“导师-学生”关系的扭曲——周筠让杨宝德干各种杂活,还得24小时待命,接电话晚了都不行,还曾干涉其恋爱,劝他跟女友分手。

目前,周筠被取消研究生招生资格。但对公众而言,个案易解,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却难消。谴责失德者固然要紧,但更重要的,是循迹扒出这些个案投射出的制度性症结,并靶向施治。

导师将学生视作“家奴”的现象,并非首次被曝出。此前,就有“华东理工研究生命丧导师持股工厂”等案例。这些都反映出了很多导师和学生关系的畸变:导师不像导师,学生不像学生,二者的角色交叉,也溢出了师生应有的权责关系范畴。

这类病象连着的,则是导师制的异化。揆诸现实,很多导师的职权处在“该有的没有,不该有的却偏有”的状态,而权力的滥用,也影响到了师生关系的分寸拿捏,可能会伤害学生、诱发变故。

都说“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对导师的权力也一样。2014年教育部明确了高校师德“红七条”,以负面清单形式确定了导师权力的边界。但就防止高校教师特别是导师权力越界而言,还有必要明确更多“操作指南”。

导师“压榨”“奴役”学生的现象,应触发制度层面的响应,也该有诉诸细节设计的约束机制,对导师权限做出更明细的界定,并建立教师伦理委员会,对导师失德行为做出惩戒。

“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在《大学一解》里,梅贻琦对师生关系做了如是阐释。而要重塑大学师生特别是“导师-学生”的“从游”关系道统,最为关键的,还是用“问题导向”下的制度设计,避免让导师权力动辄成脱缰之马。据中央电视台

新闻推荐

西安市出台办法加强旅游市场监督管理 建立失信惩戒制度 规范网络旅游经营

本报讯(首席记者张端实习生孙晨曦宋玉琴)记者19日从市政府获悉,《西安市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出台,自2018年2月17日起施行,全面规范西安市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市场监督管...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