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碑林一次历史的穿越

青岛早报 2018-01-21 06:58 大字

碑林是中国人的思想库,文化体量非常大,但首先它是一部立体的中国书法史。在中国几千年的书法史上,秦到唐之间主要是靠碑石流传。虽然还有简牍和帛书,但是主要是碑石。因此秦到唐之间可以称之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碑石时代。而在秦到唐之间,陕西几乎一直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古代的一元社会里,首都是别的地方根本不可相提并论的,所以这个地方留下的碑石也是中国任何其他地方都望尘莫及的。下面我们来跟随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陈根远走近碑林。

“抛石机”下保留下来的碑林

在904年的时候,唐昭宗被朱温挟持到洛阳,为了让大家都走,他把唐朝的宫殿全部拆毁,包括民房、木料,浮渭河而下。就这样,有一千多年帝都历史的长安被夷为平地。这时候留守的节度使叫韩建,他就开始缩建唐长安城。现在西安的城垣是13.72公里,这是中世纪中国保存最好的城垣。这个城垣就是在唐长安城宫城的基础上建立的,但这只是唐长安城面积的六分之一。这时候很多珍贵的碑石,包括保留在唐朝国子监里的《开成石经》《孔子庙堂碑》和颜真卿、柳公权的碑,都被遗弃在城墙之外。留守的节度使韩建就准备把这些碑石往城里挪,但是他干的时间不长就被调到别的单位去工作了。

继任者叫刘鄩,刘鄩是一介武夫,对文化事业并不怎么关心。他的手下有个谋士叫尹玉羽,就跟刘鄩说:领导,您应该把这些遗弃在郊外的碑石都搬到城里面来,民族伟大的复兴还要靠它们。军阀哪管这事,西边还有敌人,他觉得文化事业是个很慢的事,以后再说。尹玉羽想了几天又见到他说:节度使您还得把野外的碑石搬到城里来,您要不把它搬到城里来,敌人一来,咱们把城门都关上了,这些遗留在城墙外的碑石就是炮弹,那时候最新的武器是抛石机,他们就能攻城了。节度使说那你怎么不早说呢?于是很快就搬到了城内。到了公元1087年,这个碑石再一次搬迁,就搬迁到了现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到今天已经有930年的历史了。

中国最早的博物馆

1087年宋代的时候碑林建立,目的是保护和陈列唐代的碑石。收藏文物、陈列文物是现代博物馆最重要的职能,所以西安碑林博物馆应该是中国保存最早的博物馆。中国书法有篆、隶、楷、行、草几种主要的书体,碑林无所不备。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书法史如果掩去西安碑林这些名碑,将只剩下一堆残编断简。比如李斯的小篆《峄山碑》,每一本中国书法史都不可以略过。而《曹全碑》就是中国的秀雅一路隶书的第一号作品。所以在前几年出中国古代隶书邮票的时候,选了四个汉代的隶书碑,这是其中之一。唐人尚法,在书法教育,在楷书、行书、草书等等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而其中在初唐涌现了四个最有名的书法家,首先就是虞世南,然后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薛稷。

虞世南是当时很有名的一个大臣,李世民曾跟别人说,虞世南有文章写得好、书法好、对国家很忠诚等五大优点。 “有一于此,足为人臣,而世南兼之。 ”这五大优点任何人有其中之一都是人臣中的佼佼者,世南同时具备。他后来被封为永兴公。据说当时人看虞永兴如“白鹤祥云,人仰丹顶”,简直是仰望之至。李世民是中国最英武的皇帝,他的书法也写得非常好,他是虞世南的学生。虞世南去世的时候李世民跟魏征说,世南殁后,无人可与论书矣。意思是,虞世南死了,他就再也没人能讨论书法了。虞世南书《孔子庙堂碑》是贞观四年时候刻立。过去文庙主祭的是周公,配祭的是孔子,到了贞观四年,李世民接受大臣的建议,改成文庙主祭孔子。这碑就记载了这个事情。这个碑写好了以后,因为虞世南太有名了,史书上记载,“车马添集碑下,毡拓无虚日。 ”人们天天都坐着车马来这拓这个碑,一天空闲的时间都没有。那当然是中国楷书史上的杰作。他的书法圆融遒逸,法度严谨而出之从容,非常了得。中间断痕是在1556年关中大地震的时候断掉的。

一块《熹平石经》够买四火车唐墓志

中国古代为了保证儒家经典的准确性,曾经七次大规模地刻经,碑林收藏有前三次。第一次是《熹平石经》,因为是在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开始刻,所以得名。当时刻了五经四十六石,立在洛阳太学。在研究东汉的最权威的史书《后汉书》上记载说,这个碑立好了以后,每天来这观摩学习的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就是说,1800年前,洛阳堵车了。当时刻经这个工作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是东汉才女蔡文姬的父亲蔡邕。蔡邕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书法理论家,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书法家。范文澜在他的《中国通史简编》里说,蔡邕写的《熹平石经》是两汉书法的总结,很是厉害。不过《熹平石经》碑生不逢时,立好了以后,东汉末年,董卓杀入洛阳,砸了个一塌糊涂。后来北魏的时候尊崇佛教,把碑都砸了修佛塔。到东魏的时候,都城搬到河北临漳,把碑又准备往河北临漳搬,在过黄河的时候一大半都掉到黄河里了。后来都城又搬回洛阳,一会儿又搬长安,一会儿又搬洛阳,一会儿又搬长安。总之,到唐代初年,魏征收藏《熹平石经》的时候,连十分之一都没有了。

碑林博物馆的这块碑石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在洛阳太学出土的,是现存《熹平石经》中第三大的一块,两面刻字,大概有400多字。当时一个字9块大洋,民国政府监察院的院长于右任,花了4000大洋买了这块。同一时期,国民党的元老李根源在洛阳跟于右任一块开国是会议,买了93个唐墓志,其中包括王之涣的墓志。这93个唐墓志才花了2000块。而这93个唐墓志当时拉到江苏省的省会苏州的时候,拉了两火车。《熹平石经》这么一块,够买四火车的唐墓志。 1937年碑林大修好了,于右任把这个碑石捐献给了西安碑林。后来日本人开始轰炸西安,当时陕西考古会的会长张扶万,抱着这块碑石坐着马车回到了老家富平,吊在家里后院的一个枯井里才保留下来。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一席(ID:yixiclub)

新闻推荐

西安硬科技助力“一箭六星” 航天科技四院固体动力推举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再次成功发射

本报讯(记者杨斌鹄实习生张旭)1月19日12时12分,由西安市硬科技代表企业之一——航天科技四院提供四级固体发动机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成功将吉林一号视频07星、08星和四...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