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蔗海泛绿波 蔗农唱甜歌 港南区木格镇蔗区行

贵港日报 2018-01-19 11:04 大字

本报记者 梁时来

新年伊始,阳光明媚。记者驱车前往港南区木格镇蔗区采访,看到每把甘蔗都由七八根甘蔗抱团而成,黄白色的蔗叶裹着蔗身,高达3米多,有点像椰树,呈现蔗海椰韵风光。风吹蔗海,卷起层层绿色波涛,一浪盖过一浪,伸向远方。

陪同记者采访的木格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李红光介绍有关甘蔗生产情况。全镇主打是白玉蔗,种植4000亩左右,还有1000亩的黑皮果蔗。白玉蔗是木格镇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因外表呈白色,如白玉般光洁,故名白玉蔗。他说,白玉蔗有如下特点:一是种植地域较挑剔,目前仅有木格镇种植,其他地方曾多次试种均失败。二是种植和管理需要一定的技术,从成长期开始,整个蔗身需用蔗叶包裹。如蔗身曝光一段时间就会变红褐色,影响外观。三是身高质好。蔗身一般高3米多,蔗身粗壮,单株可达10斤,节间长、皮肉松脆,纤维少,清甜多汁。四是白玉蔗不像黑皮果蔗和糖蔗可留宿根蔗,年年都要新种。李站长不愧是农业技术专家,说得头头是道。

在该镇木格村、护录村、周樟村、云垌村、种植白玉蔗已成为村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还有10多个老板规模种植。记者来到白玉蔗种植大户李玉新的蔗地里,李玉新家2017年种植白玉蔗60多亩。他说,白玉蔗亩产达8~10吨。现在人们是论把计,每亩地一般产420把左右。蔗价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低迷,尤其是2016年,开始每把卖到26~28元,之后价格一路走低,最低时每把6~7元,蔗农亏得一塌糊涂。去冬以来,甘蔗价格与上年刚好相反,由开初的每把28元,一路上扬,高时每把38~40元,蔗农们一扫前两年亏本的阴霾。他说,白玉蔗市场也有周期性,每隔几年遇一次寒冬,但蔗农已慢慢适应这种变化,坚信风雨过后见彩虹,这不,这回蔗农们狠赚了一把,亩收入1.4万元左右,除肥料、农药亩投入3000多元,雇请民工亩开支4000元,亩获利7000~8000元。李老板喜上眉梢,笑得合不拢嘴。李红光说,2017年,全镇4000亩白玉蔗获利3000万元,每亩黑皮果蔗的收益与白玉蔗差不多。

木格白玉蔗声名远播。在蔗地里,记者遇上前来收购甘蔗的河南籍李老板,相互招呼后便攀谈起来。他说,河南人喜欢吃木格产的白玉蔗,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便开始做这生意,当时每把5~7元钱。近年来,他每年都来木格收购50多车回去销售。他一边忙着付砍蔗工钱,一边与记者交谈。李红光说,白玉蔗除了销往河南外,还销往昆明、北京、西安、广州、深圳等地。

组织起来,抱团闯市场。我们来到护录村的国正白玉蔗种植专业合作社采访。周国正介绍说,合作社现有社员60户,种植白玉蔗面积近600亩,今年白玉蔗成了香饽饽,地里的甘蔗已全部定购完,每把30~40元不等,每把还先收取10元定金。自从有了合作社,社员种蔗从种植、管护到销售都实行统一,特别是销售时减少了互相杀价的恶性竞争现象。据李红光介绍,木格镇现有白玉蔗种植专业合作社3个,对白玉蔗生产的健康发展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推广蔗地套种技术,增加经济收入。李红光介绍,蔗农除了收获甘蔗外,还在甘蔗生长前期套种生姜、黄豆、香瓜、花生等,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每亩套种收入2000~3000元不等。

甘蔗甜了蔗农,也甜了周边的农民。周国正说,种植多的要请人帮工,每亩地从种到收要开支3500~4000元。全镇有10多户种植大户,种植面积1000多亩,农民务工收入近400万元。还有到出售时,需要雇工砍蔗、运蔗、装蔗。在护录村,正好遇上砍蔗作业队队长邓锦雄,他正准备同老板结算工钱。他说,他的队有28人,每砍一把蔗运到装车点工钱1.3元,每天砍两车蔗,以每车1600把计,每人一天收入150~200元。雇工装车,每装一车工钱600元。还有10多名甘蔗经纪人,活跃在田间地头,每车蔗赚取中介费几百元。在收获阶段,甘蔗劳务费也有300多万元。同时还带动饮食业和旅社业的发展。

做好服务,甘蔗更甜。周国正说,去年六七月间,由于雨水多,他有几亩甘蔗苗出现枯黄,面临绝收,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接报后,站长李红光亲自到现场诊断,经用药和施肥后,甘蔗起死回生,获得丰收。李红光说,去年通过技术指导防治病虫害,使500多亩白玉蔗起死回生,为蔗农挽回经济损失近700万元。木格镇党委书记叶伟林说,镇党委、政府抓好服务促发展。经过努力,通往蔗区的道路全部建成水泥路,利于甘蔗运输,同时做好技术服务和农资供应及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进一步打响木格白玉蔗品牌。

郁郁的蔗林,甜甜的歌。木格镇蔗农唱着甜歌,大步流星奔小康。

新闻推荐

去年我国PM2.5和PM10实现“双降”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记者高敬)环境保护部18日公布了2017年全国空气质量状况。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8%,PM2.5和PM10浓度均同比下降。第一批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74个城市排名...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