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与患者穿梭于菜园子、便利店 创新点:“农场疗法”+“康复之家小铺”,去医疗化的心理康复治疗 开展医院: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
创出史无前例,更新技术模式。创新是医学革新的重要环节。过去的一年里,你可能体验到了新的就诊模式,也可能尝试了新的医疗技术。当科技和变革在医疗行为中贯穿的时候,背后不仅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长年累月的经验总结和不断尝试的结果。
在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除了门诊住院部,你还能看到黄瓜地、番茄园等各类蔬菜园及大片向日葵园。你别以为这些菜园只是菜园,其实这是精神专科“农场疗法”的农疗基地,专门针对缺乏反应、行动不利索、懒散等精神科患者而设置。
据了解,精神科医护人员为患者开展康复治疗,要训练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反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恢复其社会功能。农疗基地其实就是“新鲜空气+各种农活”,患者通过除草、栽种、采摘、运送等锻炼自己,提高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重启”大脑 设置新的“程序”
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康复部主任田玉梅介绍,心理康复治疗对患者而言更重要的是锻炼其认知功能、人际交往、注意力维持及执行能力。这里的患者大脑需要“重启”,需要从头再来,医生就是帮患者大脑“重做程序”。
除了“农场疗法”外,还有很多类似的治疗,这里有书法室、美术室、音乐房、厨房、客厅、卧室、心理剧坊、涂鸦室、刺绣房、手工制作室……患者都可以来此活动。康复部就是大病区小社会,有近3000平方米的多功能康复治疗区,分为职业康复区、心理认知康复区、物理康复区、日间康复区、农疗康复区五大功能区。每个模块难度不同,患者在模拟环境中可以暴露出一些问题,由医生进行纠正。
职业功能训练
点燃患者对新生活的向往
在医院花园里有一家正在营业的小小便利店,但店员却是医院的患者。这是医院的职业功能训练之一“康复之家小铺”,就是为康复患者提供适宜的工作岗位,为他们搭建回归社会的桥梁,也是一种新的治疗方式。
田玉梅表示,部分心理疾病患者康复后还可以从事之前的工作,但有的患者就不行了。回归社会,最重要的就是具有社会生存能力,这将决定他们之后如何“养活自己”。“所以我们设置不同的行业属性,针对患者擅长点,给出一个基本的职业规划建议。”田玉梅补充说,职业功能训练是点燃患者对新生活向往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华商报记者 王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宋洁)与地铁接驳的公交高新5号线发车间隔长,市民为上班“最后一公里”发愁,1月16日,针对本报《明察暗访看民生》栏目报道的这一问题,高新5号线所属的西安公交五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