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女儿出道当诗人 贾平凹写长信勉励“做好你的人,然后你才是诗人”

华西都市报 2018-01-14 05:23 大字

“做好你的人,然后你才是诗人” 贾浅浅。

她是西安一所大学的文学院副教授,也是一名诗人,曾获得第二届陕西青年文学奖诗歌奖,她的诗作也能在《十月》等纯文学杂志上看到。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她举办了自己的首部诗集《第一百个夜晚》首发式,著名诗人欧阳江河、西川和诗歌评论家张清华一同出席并肯定她的诗歌。知名作家贾平凹未能到场,但却给她写了一封长信。

她叫贾浅浅,贾平凹的女儿。

后生可畏

首部诗集出版 诗坛前辈称赞

《第一百个夜晚》是贾浅浅首部个人自选诗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该诗集从贾浅浅多年来创作的优秀诗歌中精选了130余篇,其中包括在《诗刊》《作家》《钟山》《星星》等刊物发表过的多篇诗作,如《朱鹮》《心迹》《随想》《时间煮雨》等。

首发式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评论家张清华,著名诗评家欧阳江河,著名诗人西川对贾浅浅的诗做了精彩点评。张清华说,他早前读过贾浅浅写的诗,也受邀为这部诗集作序。“浅浅诗歌里面的诗意是自然的绽放,来源于本身的素养、修为。语言干净自然、朴素灵动,让人读了以后觉得不着痕迹,又见得风领。”

诗人西川则选取了贾浅浅这部诗集中的一些篇章赏析。“《城市》这首诗特别有意思,浅浅对于世界的触及开始变得丰富,一个人本来两只手10个手指头,读她的诗感觉她可能有20只手200个手指头。一个人能在诗里表现出幽默感是不太容易的,而她有这种本领。”

对于西川提到的贾浅浅写作的可能性,及其诗作对当代诗歌的开拓性,欧阳江河表示赞同,“浅浅的诗与众不同,她的诗是万物有灵,又有地方性、家乡化。浅浅的诗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范式,写诗浅浅读,浅一点、淡一点、自然一点。”

对三位诗坛前辈的点评,贾浅浅表示受到很大鼓励。她分享了自己创作中的一些故事和对诗歌的认识。

父亲叮嘱

做好人过好日子 然后才是诗人

女儿出诗集,贾平凹却因有别事,不能到场祝贺,但他2018年1月6日写给女儿的一封长信则被公开。“浅浅是我的女儿,从小就喜欢写诗,我只觉得好玩可爱,但从不鼓动她将来要当作家诗人。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人活得太累,并且我极不爱听文二代之说,这样的帽子很容易被戴上,既丑陋,又恪得脑袋疼。在二三十年里,我仅呵护她的上学、就业、结婚,指望着一切能安康平顺,岁月静美。”

贾平凹信中透露,女儿写诗,他也是较晚才知道,而且并不鼓励女儿把诗作发表,“等到她的两个孩子终于上小学了,家里没了零乱和嚣烦,有一日她送我烟酒还有几首诗,我才知道她其实还一直写诗,只是有的写在日历上,有的写在手机上。唉,诗这东西象种子一样,有土壤水分了就要拱土发芽,生叶抽枝的。我读了那些诗,觉得有意思,她说够不够发表水平,我说,就是够发表水平也不要发表,诗可以善人,不可以善家,安分过一般日子吧。”

女儿写诗有了成绩,贾平凹特别“撇清”这是女儿的才华,跟他无关,“她现在已经不小了,说起来有父女的名分,实际上我是我,她是她,她早不崇拜我,我也无法控制她,何况诗是她的,与我毫不相关。她的诗在各种杂志上不断地发表,偶尔我读到了,也让我惊讶,她怎么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那些句子是她这个年龄人的句子,是这个时代的句子,我是远远撵不上了,侧生出几多感叹的羡慕。”

贾平凹给许多人写过序,给许多新书发布会站过位,但宝贝女儿出书却未能到场,他也心存愧疚,“浅浅要做公开的诗人了,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却因别的外出,不能到现场祝贺,就写几句话赠送她。我要说的是,既然一颗苗子长出来了,就迎风见长,能长多高就多高,不要太急于结穗,麦子只有半尺高结穗,那穗就成了蝇头。做好你的人,过好你的日子,然后你才是诗人。”

女儿心声

诗歌创作时 爸爸是第一个读者

出生于1979年的贾浅浅,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会长,主要从事文学研究,闲暇之余诗歌创作,作品散见于《诗刊》《作家》《钟山》《星星》等。

父亲是大作家,读者自然会好奇,贾平凹对女儿有怎样的文学创作辅导和点拨?贾浅浅透露,最开始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第一个读者就是父亲。“去年下半年,等孩子都睡了,我一个人坐在客厅,就想写点什么。那时候感觉四周墙壁朝我围来,就感觉长出青草,一首接一首写。当时我迫不及待地发给爸爸,爸爸很快回复了他的感受。以后不管多晚,爸爸都会回复。后来因为诗歌理论主张蜕变有些不一样,爸爸就介绍了张清华老师,以后就和张清华老师交流比较多。我总觉得爸爸的鼓励更多来自于父亲对女儿鼓励,并不是站在诗歌的立场看待,我对他的赞赏、赞许是持有怀疑心态的。”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北京现场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寻找乡愁 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八(四)班艾尚雨谣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这是余光中的乡愁。他流连半生,在海峡对岸企望六十余载,用诗文记录哀愁。可爷爷指了指我心脏的地方,告诉...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