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经办的一起冤案

西安日报 2018-01-08 05:25 大字

车强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交警的执法对象也在发生变化。今天的警察忙着查酒驾、查渣土车、查超速……而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刚入警时,执法主要是查骑自行车带人、闯红灯,还有乱鸣“气喇叭”的机动车。“气喇叭”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讲是个陌生的词语,可在那个年月,几乎所有的大卡车、大轿车都在“电喇叭”外安装有“气喇叭”,鸣放“气喇叭”时那清脆响亮、震耳欲聋好比火车汽笛般的情形至今仍让许多老司机津津乐道。

为了降低交通噪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西安市开始限制机动车鸣放“气喇叭”的范围,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便是由“气喇叭”引出的。

那是1982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在朝阳门外十字上岗。车水马龙中,我一边指挥疏导车辆,一边招呼自行车不要和机动车争道。这时身后几声尖利的“气喇叭”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转过身去,“嘀嘀”又是两声!那是在十字南边等红灯的一辆蓝色解放牌大卡车。我气呼呼地向那辆解放车走去,冲着司机吼道:“三桥以东灞桥以西、张家堡以南吴家坟以北不能按气喇叭,知道不知道?”司机急得解释道:“他车往后溜呢,我不按就撞上了!”我回头看了一下,的确,前边一辆“嘎斯车”后帮子快碰到“蓝解放”保险杠了,但我仍恼怒地喊道:“那你不会按电喇叭!靠边停下,把驾驶证拿过来!”

司机一路小跑着来到我的身边。他大约四十多岁,中等身材宽脸盘。他一边将驾驶执照递到我的手上,一边继续解释。我生硬地回答,“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按气喇叭,按规定罚钱!”司机说:“我又不是故意的!”我俩你一言我一语吵得脸红脖子粗,围观的人在路上站了一大群。

这时灰蒙蒙的天空突然滴开了小雨,从“蓝解放”上走下一位中年男子,他一边劝着司机,一边向我解释:“我是东关丝绸厂的工程师,今天他们太华路丝绸厂生产上出了点问题,叫我去帮助解决。你看已经耽误好半天了,能不能先让我们走,事情回头再解决?”我看了看满天飘落的雨点,不情愿地点了点头。

可没过多长时间,“蓝解放”又驶回到了十字口。车刚停稳,北边天桥十字执勤的民警小陈从车上跳了下来。小陈边走边问:“哎,他到底有执照没有?”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忘记把驾驶执照还给司机,车又被挡了回来。这时那位工程师直冲司机发脾气:“今天下午的事全砸锅了……”

天色越来越暗,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我记不清在岗伞下站了多长时间,回头才发现那位司机淋着雨静静地站在路边。看着他浑身湿透的样子,我顿生怜悯之心,几次想招呼他过来,但终于没能放下“架子”。不知又过了多长时间,当我再次转过身时,早已不见那位司机的身影。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从城区调到了郊区,执勤的岗位不知换了多少个。1987年,还是秋天,我从纺织城乘公共汽车前往大雁塔,在车站等车时,忽然我看到一辆面包车的司机十分面熟,他也注意到了我。面包车很快停在路边,司机招呼我上车。我上车后,司机笑着问我:“还记得我吗?我是太华路丝绸厂的,几年前咱俩吵过一架,因为我按气喇叭……”我想起来了:“你开的是蓝解放!”“对!”司机接着说:“我有胃溃疡,那次一吵一生气,再加上淋了一场雨,胃病犯了好一阵子。那天不但把工程师气坏了,把我们厂的生产也耽搁了。”他继续说道:“警察同志你可把我冤枉扎了!你说他前车朝后溜呢,我按电喇叭他听不见,我不按气喇叭咋能行呢,不能眼看着让车撞上!”听着司机诉苦,我的脸一阵发烧。

下了面包车,几年前的一幕再次出现在眼前。的确,他按“气喇叭”是有原因的,但这是理由吗?突然间我意识到,那位司机按“气喇叭”是为了避免前车撞向后车,这不就是一次“紧急避险”吗?而“紧急避险”是不应该受到处罚的。我自认为是依法纠正、从严管理,没想到却是一场冤案!

从那以后我就反复告诫自己,警察是特殊职业,拥有特殊权力,执法办案中头脑一定要冷静,一定要允许对方说话,一定要认真听取辩解,一定要搞清原委。罚错款、扣错车、关错人这样的错误千万不能再犯!这也成了我此后几十年从事警务工作的“座右铭”!

三十五年过去了,不知那位司机师傅可安好?好想找个机会,当面向他赔礼道歉。

新闻推荐

生产困难企业减少 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 全市工业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显现

本报讯(记者王昕实习生刘明月)西安工业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显现。5日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11月,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94.91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大型企业产值增长提速,7家过百...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