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淘 书 小 记

西安日报 2018-01-07 05:01 大字

西北纸质收藏品交流市场内的一家旧书店

○白磊文/图

西安虽说是古城,但旧书市场不多,早先在建设西路的旅馆村小道内有零零散散的贩旧书者,后来移去了西延路,后又移师去了省体育场西边的朱雀路。每年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西安贩旧书者聚集在大雁塔北广场附近的乐游路上,这里成为近几年过年我必去的淘书场所之一。

丁酉年初秋,友人告诉我,大雁塔北广场西侧的慈恩西路开了一家西北纸质收藏品交流市场(原伴山书屋),主要经营纸质收藏品,涵盖了古旧图书、连环画、红色收藏、年画、宣传画、邮票、钱币及票证,号称是西北最大的纸质收藏品交流市场。这倒是引起了我的兴趣,终于有一个周末,我步行至此,也来观望一番这纸制品收藏市场的真容。

进得西北纸质收藏品交流市场,一楼是柜台,主营连环画及古籍、画报等,品相极好。周围还有二十多家古旧书店,藏书颇丰。进得店来首先看到的就是摆满旧书的书架,淘书人有时间的话可仔细浏览,即使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书籍,看看那些曾经的书籍画册也是不错的享受。二楼尚未装修完毕,有一些面孔颇熟悉的旧书贩已经捷足先登,在空地上摆上书摊。我在此淘到过西泠印社近几年的连环画拍卖图录,一册十五元,厚一些的二十元,例如《无双:从梅兰芳到张充和》,是二零一七年西泠印社的中国戏曲艺术专场拍卖图册。还有首届摄影及电影艺术专场的拍卖图册和中外名人手迹专场的图册,都是我所喜爱的。还有胡适先生和沈尹默先生的手迹手札,虽无缘竞争拍卖,但翻看这些图册也是一种享受。

在西北纸质收藏品交流市场,我还淘到过上海书店上世纪八十年代影印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的其中几种。这套书是上海书店根据民国版本影印出版,所有书有护封,浅色的护封腰部有一道白边,白边中有“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的字样。去掉护封翻看内文,从封面装帧设计到封底版权页,都是影印民国本,故有人曾经将这套书当民国版本买回。这套书收录了张爱玲、朱自清、周作人、叶灵风、张资平、陈梦家、俞平伯、梁实秋等人的作品,一辑十种,共十辑,我零零散散已经收了三十几册。

在市场的一间书店内,我曾以一百多元的价格收了一套三册上海书店影印民国《创造月刊》,为我的新文学收藏增添了一份难得的资料。

一楼有家名为“陕甘宁边区”的红色收藏店铺,主营陕甘宁边区的文献,我在此见到过一九四四年解放社出版印行的毛泽东同志《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一书。毛泽东同志在这篇讲话中谈到边区的粮食工作,曾举了好的例子和不好的例子各两个,我外公的父亲,我们叫老爷爷的白鹤明,被毛泽东同志当作好的例子表彰。对我的家族历史来说,这无疑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可惜书价颇昂,未能购入,只能过过眼瘾。

虽然去西北纸质收藏品交流市场的次数并不算多,但也认识了一些经营古旧图书的朋友,即使不买书,见到我也热情地招呼吃茶聊天,聊聊书林琐事。更有朋友告诉我,只要是他书店的图书,我均可免费借用,用后完璧归赵即可。此举使我想起了民国时期的北平琉璃厂书肆,买书人进得书铺,热茶相迎,看上的书随后送去家中,如喜欢留下,不喜欢尽可退还,书款一年一结,而今这种风气已不易见到,谁料想在这里还能获此殊荣,令人感动。

一个城市的文化发展,并不只是高楼林立商铺高档,而是要看有多少好的书店,那么旧书店亦是城市文化的软实力之一。当今很多城市已经鲜有像样的旧书市场,这不能不说是件文化憾事,幸而西安有了西北纸质收藏品交流市场,让西安的爱书人和淘书者有驻留之地,也使西安的旧书业看到了希望。

新闻推荐

钟表之外的时间

西安铁一中滨河高三(H2)班李艺楠钟表用同样的刻度计量着时间,但人们在不同时刻对时间长度的感知是不一样的。17世纪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过,时间是个谜:最长又最短,最快又最慢,最能分割又最宽广,最不受重视...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