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泽 共同见证报人散文奖的成长
李敬泽记者 尚洪涛 摄
昨日下午,第五届中国报人散文奖评委李敬泽专程从北京飞来西安,将于今天上午出席本届中国报人散文奖颁奖礼。记者赶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接机,并在回西安的路上对他进行了专访。
记者:西安正在打造丝路文化高地,您有什么建议?
李敬泽:我觉得打造丝路文化高地,首先是有文化。西安这座城市,自身就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众多的文化窗口平台,西安当然具有这样的特点。作为丝路文化建设高地,这本身意味着,除了本身的文化底蕴以外,还需要有文化的创造力,还应该有一种文化的辐射力,还要有一种非常活跃的文化交流。我的印象中,它还要有一个外向的、面向世界的文化标签,在这方面,还需要做出不断努力。
记者:对西安本地文学近几年的发展,您怎么看待?
李敬泽:西安本身汇聚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作家,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这些年来,陕西省委、西安市委都对文化发展,包括对文学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且也采取了很多的政策措施,推动年轻一代作家的成长。因为在这个城市,我们都知道,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作家。同时,我们也期待着新的年轻一代作家,新一代的贾平凹在哪里?新一代的陈忠实在哪里?我们也确实看到,逐渐有一些西安的年轻作家正在崭露头角。当然,每一个作家的成长,需要时间,也需要过程。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假以时日,我相信,会再涌现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年轻优秀作家。
记者:我们的报人散文奖,今年已经是第五届,您的感受是什么?
李敬泽:报人散文奖两年一届,我觉得真好,已经10年了。从第一届办到了现在的第五届,有10年了,确实难得。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坚持了10年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很多事情,都坚持不了10年,把这件事情坚持了10年,这本身就了不起。我觉得这样一种耐心和坚持,恰恰是文化发展的必要途径。做文化的事情,就应该要有这样的恒心。对于一个这样的奖项来说,确立它的影响,如果只有一两届,没有下文了,那就等于没做。但是,如果每次都按时去做,做了10年、20年,持之以恒做下去,这个奖项就一定会是有影响力的、有权威性的。报人散文奖,已经走到了第10个年头,我觉得它已经有稳定的品质,也已经成为西安的一张文化品牌。对我个人来说,也很高兴来参加这次的颁奖典礼,共同见证报人散文奖的成长。
记者:上一次来,您提到了非虚构写作,现在这样的作品越来越多,以后会形成这种趋势么?
李敬泽:我觉得这也不叫趋势,非虚构写作现在已经成了通用的词汇,已经是很普遍的运用了,以后也会长期用下去。
记者:在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散文应该有一些变化么?
李敬泽:随着传播媒介的变化,散文一定会有自身的变化。随着人们传播方式、阅读方式的改变,散文的形式也会发生很大变化,这是肯定的。实际上,现在广义上的散文写作,已经看到了很多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就是被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所吸引。由于媒介的特性,在散文的修辞、造句等方面,也看得出来,有了相应的变化。这些过程,我觉得还是刚刚开始。
记者曾世湘
新闻推荐
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比如:画画、看书、游泳……但是我最喜欢的是骑自行车。一开始,我只会骑带辅助轮的自行车,时间飞快,我渐渐长到了6岁。一天上午,我骑着自行车下楼,正好碰见爸爸,他看了看我的自行车,...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