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院士风采 黄维:为祖国科技创新开疆拓土

陕西日报 2017-12-21 06:20 大字

“我将始终为祖国科教事业贡献力量,这是作为知识分子该有的职责与操守,作为共产党人该有的觉悟与担当。”

——黄维本报记者吕扬侯燕妮通讯员赵珍

“海归学者只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富强紧密结合在一起,人生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多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一直践行着这样的家国情怀、忠诚担当。

黄维院士长期活跃在有机光电子学、柔性电子学等国际前沿学科领域,取得了大量系统性、创新性和引领性的研究成果。

2011年,黄维当选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2016年,他全票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科研报国矢志不移

敏学笃行的黄维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后,他的才华和勤奋得以尽情释放。他师从中国化学界泰斗唐有祺院士,获得博士学位。他从班长做起,直至担任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主席,用青春和热血演绎了华夏学子的精彩华章。

北大“常为新”的传统也深深影响着他后来的科研创新之路。在北大学习期间,他的专业是物理化学和计算化学,之后转向纳米材料和光电高分子材料。到新加坡工作后,他又把研究方向锁定了有机电子学这一国际前沿学术领域,勇创世界一流。

为了改变有机电子材料制备瞎子摸象的做法,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有机半导体p-n能带调控理论,成功地实现了有机电子材料的理性设计,让设计材料成为“模块化”操作;针对蓝光半导体器件稳定性这一世界性难题,他提出了基于有机蓝光半导体的凝聚态结构调控原理,并迅速成为国际通行的解决方案,引领了这一富有挑战性的新兴领域的发展,推进了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OLED)为代表的有机电子产业化进程。今天,全球主流的手机屏都纷纷采用了OLED技术,这其中,就有黄维和他团队的学术贡献。

在新加坡期间,他还参与了国际知名的“新加坡材料研究院”的筹备,主导了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以及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实验室的创建,创立了“国际信息显示学会”新加坡—马来西亚分会,协助创立了国际材料研究会新加坡分会。就在这时,黄维却作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带领团队回到祖国。

为国防建设和西部发展贡献力量

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基于多年的海外研究经历,黄维曾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议,在若干领域依托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创建5-8家国家实验室,以此为抓手促进科技创新。

建设国家实验室的思路,充分彰显了他作为战略科学家的前瞻思维与大局意识。2002年,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黄维和他的团队就创建了“复旦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2010年,建设了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每到一所高校,黄维都以惊人的速度和毅力,从零开始,打造平台,组建团队。“黄维军团”所点燃的风暴,让所到之处一派生机盎然。2012年7月,黄维出任南京工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5年后,南工自然指数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31名,缔造了令人瞩目的“南工现象”。

今年4月,黄维院士交流到位于西安的西北工业大学。站在新的起点,黄维雄心满怀:“我希望以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为创新创业基地,建立世界一流的柔性电子研发平台与产业孵化基地,开展柔性电子技术在航空、航天、航海领域的基础研究,为国防建设和西部发展贡献力量。”

黄维说:“我的梦想是在中国建设一个能够代表我国最高水平、参与实质性国际竞争的研究机构。”

前不久,黄维院士与西安市政府签署了引进高端人才团队项目协议。近日,他又为西工大成功引进了两位世界顶级的高分子和先进材料领域高端人才……他的梦想正逐渐变为现实。

新闻推荐

追踪 救援队员救人时坠崖遇难 鄠邑区追授黄忠文“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荣誉证书摆放在黄忠文的遗像旁边荣誉证书摆放在遗像旁边,43岁的赵芳玲说,这下可以告慰“黄马”的在天之灵了。秦岭救援时踩暗冰坠亡在秦岭救援队里,大家都把48岁的黄忠文叫“黄马”。12月3日,西...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