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红军鞋”让乡亲们奔上致富路

西部商报 2017-12-13 02:28 大字

具有地方特色的儿童布鞋 西部商报记者 李杨 摄

(记者 李杨) “我身体不太好,也不能去远地方打工。这不,经乡亲介绍来离家二里地的红军鞋厂打工,一干就是八年多……”刘金娥是一名哈达铺镇红军鞋厂的员工,经过她和30多名员工之手的“红军鞋”,已经远销到新疆、西安、上海、北京等地。

“前几年的时候,丈夫为了照顾家里只能打短工,收入很不稳定。8年前,我经别人介绍来到红军鞋厂打工,这里距离我家只有两里路。”个子不高的刘金娥笑着告诉记者:“能在这里工作8年,是因为在这里上班,大家一起工作一起说说笑笑的,根本不觉得累,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因为我手底下还算是比较利索,一个月下来至少能挣两千多元。如今,红军鞋厂已有30多名员工,都是附近的村民,这些乡亲们,农忙时间在家纳鞋底,到厂里拿计件工资。家远一点的把活带回家去做,农闲时都在鞋厂来工作,成了‘不坐班\’的员工。”

说起刘金娥口中提到的红军鞋厂,就不得不说鞋厂的厂长徐文林。“我最初到哈达铺时,就听到当地流传着红军长征路过哈达铺的故事。当时红军路过哈达铺,哈达铺的百姓看到很多红军战士穿着草鞋,有的甚至都没有鞋穿,于是纷纷为红军战士做鞋,支援红军。在被这些故事感动之余却发现,那时的哈达铺却没有一家卖鞋的铺面。”徐文林告诉记者:“于是我先从小作坊做起,尝试着开始了做鞋的营生,并给出售的新鞋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红军鞋\’。但是,人们对红军鞋的喜爱令我始料不及。”1998年,徐文林扩大生产规模,成立了红军鞋厂,发展到今天,红军鞋厂已经由当初的小作坊,变成了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上规模企业。如今,徐文林的鞋厂年生产量已达到将近两万双,“红军鞋”的销路遍布西安、上海、北京等地,整个鞋厂的年利润达到七十多万元。

“一双‘红军鞋\’从最初的棉布、麻绳等原材料算起到完成商品包装,大概要包括搓绳子、纳鞋底、做鞋面三大工序在内的撑麻、贴背子、裹底子等二十多道流程。”徐文林拿起一双“红军鞋”向记者介绍说:“尤其是一双鞋底若采用全手工纳制,这种千层底要经过一千九百多个针眼。这样一双有着密密麻麻针脚的鞋底,一般要耗费两天的工夫。我们的员工里,有一部分是附近村子上的残疾人,虽然他们不能外出打工、干重活,但做起‘红军鞋\’来,可个个都是一把好手。”

新闻推荐

800余企业家聆听“长安与罗马的对话”

“丝路对话”启动仪式现场。12月9日,以“世界新丝路时代新征程”为主题的“长安与罗马的对话”活动在西安隆重举办,800余名企业家出席。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倡议规划牵头起草人欧晓理,西安市委常...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