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钟楼下的风景

陕西工人报 2017-12-11 08:59 大字

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说到钟楼,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西安。尽管辽阔的祖国大地上建有百余座钟楼,但唯有西安的钟楼,最具人文历史。西安是十三朝古都,钟楼是这座古都的标志性建筑,是西安赫赫有名的名片,就像人们一说到天安门,立马就会想到北京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说,钟楼在秦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像天安门在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一样。这就奠定了钟楼从远古起就是矗立在秦人心头引以为傲的丰碑地位。

由于居住的便利,我几乎每天都会从钟楼下经过,或坐公交车,或漫步而行。天长日久,我早已不把钟楼当成一座古老的建筑物了,而是看作一位慈祥和蔼、可亲可敬的老人。它在我心中就像我的祖父,虽说祖父早在1956年就已去世,尽管他老人家在我幼时的记忆里是模糊而疏远的,但其慈祥的面容又是清晰可辨的。至今留在脑海深处的印象就是他长长的花白胡子,很有于佑任的风范,看起来是那么飘逸洒脱,始终洋溢着智慧的光芒。

钟楼何尝不是一位饱经风雨沧桑,愈来愈显可敬可爱的远古老人呢。它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距今已有633年的历史,既伟岸壮观,气势恢宏,又英姿勃勃,古典优雅。它安坐在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今人登楼远眺,古都新市容一览无余。

600多年了,它“坐姿”未变,依旧光彩照人,它的神情始终是那么安静、安然、安稳、安泰、安逸,给人以稳定、稳固、稳当、稳妥、稳健的抚慰。它伴随天地日月,风雨星辰,春夏秋冬,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睿智目光,观“天地氤氲,万物化醇”“天高地迥,觉宇宙无穷”,看“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赞“誉天地之大,褒日月之明”,赏“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用独特的人生经历,诠释真正意义上的“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每次从钟楼走过,我眼前总会有美不胜收的风景,这风景跳动变幻、瞬息万变。我常想,技巧再高明的摄影师,恐怕也只能抓拍到瞬间流动的画面,唯有高转速、高清晰摄像机,来个24小时全天候“立此”实况录像,才会记录下这“原汁原味”的美景,可谓“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这里花团锦簇。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是人们对广场公园院落景致的美好企求,而钟楼下,春夏秋冬,早已是“鲜花盛开的村庄。”用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佳句来形容,这里流淌的独有风景,真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看到这时时如花似锦的装扮,又有谁不会从内心深处发出“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的点赞。

这里游人如织。钟楼四周永远是游人熙熙攘攘,男女老少咸集,中外宾客汇聚,游玩赏景,拍照留念,流连忘返。稍稍留意就会发现,尽管人来人往,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神态表露,本地人往往是“闲庭信步”的慢慢悠悠,好像对眼前周围的景象是“蜜多不甜式”的不屑一顾;国内外游人则是满脸惊奇、兴奋、喜悦,由衷地赞叹。曾听到一个到此的学生说:“我们真的到了汉朝。”外国宾客就像游走在周秦汉唐时空遂道的穿越者,赞不绝口,感慨万千。

这里车辆似鱼。说钟楼下车水马龙,有点老旧了,用“鱼贯而行”倒显得贴切而富有新时代气息。人在风中走,鱼在水中游,是自然定律,那么,是不是可以把在钟楼下穿梭行驶的大小车辆看作是地面上的“鱼”呢?应该是可以的。小轿车是鲫鱼,吉普车是鲤鱼,中巴车是鲢鱼,公交车是草鱼,电动车是罗非鱼,自行车是麻麻鱼,而屡屡惹事生非,甚至造成人命官司的渣土车,则是令人毛骨悚然的鳄鱼。

车群在钟楼下前后接连,像鱼群游动一样,一个跟着一个急驰而过,构成了一幅静动结合而美丽的画面。

新闻推荐

西安市场主体超百万户

本报讯(刘鸿斌)近日,西安市场主体超百万发布仪式在西安创业大街举行。西安第100万户市场主体、西安好好开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崇秋现场领取了企业营业执照及纪念牌。据了解,作为大西安经济发...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