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鼓楼门洞的石板路

西安晚报 2017-12-10 06:21 大字

□高坊

我的初中是在西安市32中上的。32中位于北院门,在1957年至1960年的三年时间里,我每天都要从钟楼西南角的家中往返于学校。

鼓楼是上学的必经之地。它建于高大的长方形台基之上,基座南北正中辟有高宽均6米的拱卷门洞供人车通行,南通西大街,北达西华门。那时鼓楼两边是封死的,鼓楼门洞是南北走向的唯一通道。

在我十多岁的记忆中,鼓楼门洞厚重的石板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条已有六百年历史的门洞古道,一米见方的青石板像是随意地错落在一起,人踏车碾风侵水驳,路中可见清晰的沟辙。长期的踩踏,已把石板路打磨得光滑如镜,使人感到岁月的古老沧桑。

我每天上午、下午、晚自习,都要在这条门洞古道往返,每天六次。这里留下了同学们无数的欢声笑语。那时,门洞两边墙上还有人随意涂写的话语。

这门洞通道有个特点,炎热酷暑,这里特别凉快,微风吹来,即使是满身大汗,也顿觉凉意,我和同学们就要在这里多待一会儿;寒冬腊月,这里寒风刺骨,我们就加快脚步,匆匆而过。那时,周边地区还没有自来水引入家中,人们吃水大多靠水车运水或自行挑水,路上会洒下一些,因此,冬天门洞石板路总是结上一层厚厚的冰,我们过门洞要特别小心,许多同学都有在这里摔倒的记忆。

那时上学每天早上六点半就要到校。冬天,上学时天还是黑的,门洞里只有几个度数不高的小灯泡路灯,我们穿过这昏暗的门洞匆匆赶往学校。在初中阶段,到学校的第一件事,是进行“劳卫制”体育活动。这是一项从苏联引进的中小学体育锻炼活动,当年全国普及,分为少年级、中级等几个档次,每档在田径、体操等项目上都有严格的标准。长跑是其中的一项,因为32中操场太小,我们每天早上由体育老师甘化南组织,从北院门校门口出发,经由西华门、穿过北大街、新城广场,拐到解放路,再上东大街,过钟楼、西大街,然后穿过鼓楼门洞回到学校。一路跑来有数千米距离,需要跑一个小时,我们这些只有十三四岁的学生,经常累得气喘吁吁,有人不得不中途停在路边休息。返回时每每看到鼓楼,同学们心里总很兴奋:总算快到了。

由于重视体育锻炼,我的母校多有学生取得体操、田径全国竞赛名次,并因此而知名。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鼓楼东边是一条街巷,街上有居民聚集的大杂院,还有供应周围居民的国营粮站,我家也在此买粮;鼓楼西边沿街有一个食品糕点店及杂货铺等。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院门这条约有五百米长的街道,几乎没有商业店铺。从鼓楼门洞往北走,街道东侧紧连着鼓楼的是两院民居,一座两层临街小楼,后有小院,我一个樊姓同学一大家人居住于此。往北是西安市卫生局高大的围墙及机关所在地,临街还有一个公共厕所,然后就是门前有一棵合抱粗大槐树的32中了,后改为回民中学。

每天早上体育锻炼后,许多学生喜欢在校门口吃早点,推着独轮车或骑着三轮车的回民小贩叫卖的各种小吃丰富可口,我每每吃点甑糕,喝碗油茶,或吃个油糕、柿子饼,这种饮食喜好一直延续至今。

从鼓楼门洞石板路往西北一边走去,有一条小巷为化觉巷。再往北走,都是一院院民居,直到西羊市。北院门144号的高家大院最为著名,我的一位同学住在院内,我曾经去过。再往北走,经过沿街几户回民民居,过西华门街道,就是著名的“北院”了。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是西安市政府所在地,课余我经常在这里驻足或路过,有两个威武的警卫战士在门口站岗。从简朴的大门望去,院内多是错落有致的平房及忙碌的人们。这座机关大院曾是清代巡抚衙门,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避难西安时的行宫所在。

2008年,鼓楼的门洞被封闭,禁止通行。如今,北院门这条古老街道随着改革开放又焕发了青春,各种回民小吃,文玩古董琳琅满目,每天游人如织,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

新闻推荐

2017中国当代青年雕塑·装置艺术展西安开幕 50件雕塑与装置作品 展示古今丝路风采

本报讯(记者职茵张静)昨日,汇聚全国50件雕塑及影像装置作品的“新丝路——2017中国当代青年雕塑·装置艺术展”在陕西亮宝楼艺术博物馆开幕,为西安观众奉献一个由当代雕塑艺术呈现的丝路中国景观...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