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那年,南大街的油条 □周养俊

西安晚报 2017-12-08 06:21 大字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南大街有一家卖油条豆浆的店铺,门面不大也不显眼,但是名声远播,知道的人很多。原因是当时西安城区内卖油条豆浆的仅此一家。当时,我不相信这么大的西安市怎么就只有一家小小的油条豆浆店,于是星期天骑着自行车在西安市的大街小巷走了一遍,结果真没找到第二家卖油条豆浆的。

那时,我刚进西安市电话二分局工作,对西安这座城市还不十分了解,也不敢轻易询问城市人习以为常,而我们这些刚进城的“乡下稼娃”尚不清楚的问题,总怕人家笑话。

一天晚上,师兄杨矛要我早点休息,说明天六点起床,一块儿去买油条吃。

我说起床那么早干什么。

杨矛笑着说:“问这话就知道你没吃过油条。你连买油条要排队都不知道,那肯定是没吃过!”

我红了脸,再没说话。

第二天清晨,报话大楼的大钟时针刚过六点钟,我们就慌忙爬起来往南大街跑。

时值隆冬,风很大,路旁昏黄的街灯还亮着。绕过钟楼转盘,远远就看见油条豆浆铺门口已经排了长长的队伍,杨矛说:“坏了,我们来迟了。”

买油条的多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提着尼龙线网兜或竹篮子,端着铝锅或搪瓷锅,一边跺着脚,一边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话。

杨矛长得瘦小,却很机灵,平时俏皮话也比较多,这时却一句话也不说,一对小眼睛不停向这支队伍的前面望。他忽然压低嗓门对我说,他发现队伍最前面有两个他认识的人,他要去找找,看能否给我们捎买点儿油条,说着一弯腰就钻进人群里了。

不大一会儿,杨矛回来了。看他那神情,我就知道事情没办成。于是,碰了一下他的胳膊,问:“不行吧?”

杨矛说:“不是不行,是人家有规定,一个人只能买十根,多了不能买。”

过了好大一会儿,店门终于开了,随着排队人群的拥挤,一股熟油和豆香味儿就弥漫了南大街。

又过了一阵儿,还不见队伍向前移动,杨矛又钻到队伍前面看了一次,回来对我说:“看来真的没希望了。”

杨矛正在犹豫,两个文静的女孩儿走到了我们跟前,个头儿稍高一点的女孩儿从自己网袋里抽出了几根油条,一边给杨矛,一边说:“不要等了,今天你们肯定买不上了,我们送你们一人两根,不要嫌少,多了没有,我们还要给上早班的几个姐们儿送呢。”

杨矛嘴里说不好意思,手已经把油条接了过来。

两个女孩子走了后,我问杨矛她们是谁。

原来这两个女孩儿是我们单位机房里的机务员,她们是下了夜班直接到这里买油条的,其实她们比我们只早到了半个小时。城市里比不得乡下,时间要一分一秒算,好比商场,一到时间就开门,可是时间一到也就关门了。

杨矛说:“吃吧,吃吧,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没花钱还吃了油条,好事么!吃吧,明天买了再还人家。”

第二天早晨,下大雨,我们没有去买油条。

隔了一个礼拜,我和师兄杨矛又买油条时,再次碰上了那两个买油条的女孩儿,她们比我们早到了十几分钟。这天,我们都买到了油条,自然没有还油条的机会,杨矛很遗憾,不停地叹气。

两年后我才知道,杨矛当时是在追那个稍高一点的女孩儿,可是那女孩儿比他大两岁,还因为杨矛是线务员,工作整天在野外,工资也低,那女孩儿一直没答应。

八十年代初,南大街拓宽,这家油条豆浆铺搬走了,我找了好长时间也没找到,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后来西安市城区里卖油条豆浆的店铺多得数也数不过来,真的不用费心去找了。

新闻推荐

西安市出台系列举措助力企业家创新成果保护 对国内专利申请和授权项目实施即时兑现

东方IC供图为进一步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作用,打造“重视关心企业家示范城市”和“企业家创业创新示范城市”,促进西安市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西安市知识产权局...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