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驱动西咸新区发展新引擎
科技创新在哪里兴起,发展动力就从哪里迸发,经济发展制高点和区域竞争力就转向哪里。正如“硬科技”理念首倡者米磊博士所言:“从刚开始的探索尝试,到如今全社会认可,科技成果产业化已经成为全民IP,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也势必成为将中国建设成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基石,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飞认为:“践行硬科技+,就是要把核心技术落地转化为实际应用,让技术去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改善民生,而这个过程就是+的过程。”科技创新之风劲吹,西咸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持续发展硬科技产业,用硬科技标记科技创新之魂,用硬科技改变世界,用硬科技引领未来,用硬科技创造美好生活。
从2010年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副研究员、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博士率先提出“硬科技”理念开始,“硬科技”就渐渐掀起一股新的科技创新浪潮。
到底什么是“硬科技”?米磊的定义是——“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区别于由互联网模式创新构成的虚拟世界,属于由科技创新构成的物理世界。是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持续积累才能形成的原创技术。具有极高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难以被复制和模仿。是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深远而广泛影响的革命性技术,是推动世界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紧紧围绕极高的技术门槛、极高的技术壁垒、难以被复制和模仿等关键词,近年来,西咸新区从创新科学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文化&人才几方面发力,用“硬科技”提升“硬实力”,用“硬科技”驱动新区发展新引擎,用“硬科技”创新诠释“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硬科技”提升西咸新区“硬实力”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从201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个硬任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如何从创新出发,用“硬科技”提升西咸新区“硬实力”,打造西咸新区“新IP”,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飞用了“三个创新”,即创新科学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文化&人才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王飞看来,创新科学技术,就是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创新体制机制,就是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文化&人才,就是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力推“硬科技”,王飞最初的想法是助力西咸、大西安、陕西打造一张科技创新的品牌和名片,就像贵安、贵阳、贵州的“大数据”一样。“在研究中,我们提出‘互联网+’看浙江、\‘硬科技+’看陕西,除了\‘科技’本身,对\‘硬’和\‘+’的理解和认识也是越来越深入。\‘硬’是陕西人历史传承下来的优秀品质,\‘+’是要将这种品质和思想发扬出来。\‘互联网+’提倡融合、协同、共享,\‘硬科技+’推动专注、坚守、笃志,二者兼备、不负时代。”王飞说。
如何推动硬科技下一步落地?王飞回答说,首先,硬科技和高科技一脉相承,是比高科技还要高的技术。所以,不必过分苛求对硬科技的严格的科学定义。这个就和高科技一样的,高科技也并非是一个严格的东西,但是现在已经被所有人接受了。其次,硬科技并非陕西或者西安独有的东西,硬科技是中国发展中必须要做的强基工程,只不过在当今稍显浮躁的创新创业氛围下,西安、陕西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资源、基础、人才等,可以率先举起这个大旗。第三,关于硬科技和推动,重点要放在有利于硬科技发展的环境打造和体系建设方面,我们要做的是抓住核心和前沿技术,强化基础研究的投入,做好对科研人员的服务,提倡创新创业文化和精神。第四,希望把功夫放在“硬”和“+”方面,它也是一种创新创业的理念,要为“天下”所用,是带动国家创新驱动前进的契机。
硬科技驱动西咸新区发展新引擎
2016年12月,全国首个“硬科技小镇”在西咸新区揭牌。硬科技小镇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整体定位,打造“5分钟产业生态圈”和“24小时产业价值创造圈”,涵盖了从人才培训、研发试验、中试应用、成果展示、技术交易、孵化办公、工业生产和创业服务等“硬科技”产业的全链条业态。
下一步,“硬科技小镇”将进一步整合“硬科技”资源,吸引优势科技、人才、企业汇聚西咸,建立长期和深层次的合作,针对核心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形成完整的“硬科技”领域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以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打造技术标准、信息共享、知识产权等公共平台,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形成“硬科技”产业化体系;打造“硬科技”产业集群和创业雨林生态,推动产业集聚和围绕科技创新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硬科技小镇”的建设,是西咸新区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的重大举措,其目标是做中国“硬科技”产业孵化的聚集区、科技创新驱动的加速器、西部地区发展的创新引擎、国家科技复兴的引领者和国际科技交流的桥头堡,也将有力推动陕西成为中国“硬科技”强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追赶超越。
伴随着首个“硬科技小镇”的建设,西咸新区也布局了门类齐全的硬科技产业。来自全球各地的包括微软、大疆无人机、中兴等科技企业纷纷汇聚,围绕西安交大、西工大、中航工业等高校院所的创新优势,西咸新区的区域硬科技创业生态正在形成。这种发展模式被业内人士认为与美国硅谷的发源模式——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的科技创新创业氛围,发展路径相一致。在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背景下,未来的西咸新区在城市影响力、文明程度、文化教育、科技创新等诸多层面都会有更大的提升,将有更多高端人才落户创业,硬科技的辐射效应将更加凸显。
随着西工大“翱翔小镇”、西部科技创新港项目的开工、3D打印小镇的选址,西咸新区“硬科技”时代已经开启,“硬科技”的星星之火已被点燃,此举必将引爆“硬科技”的富矿资源,并将成为西咸新区追赶超越的下一个风口。
硬科技用创新诠释“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中国科技创新的能量,首先是要释放广大科研人员的脑力生产力,要将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科研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不断提升核心技术原创能力和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其次要不断提升中国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在关键技术领域不断突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硬科技”理念听上去高冷,实则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致力于让生活更美好。在西咸新区“硬科技小镇”,这样的理念也得到了印证。
就拿家家都使用的燃气表来说,“硬科技”含量可增加燃气表的便捷指数和安全指数,使燃气表更人性化。“NB-IoT物联网云智能G1.6-G4.0燃气表,是以NB-IoT物联网为通讯基础,通过蜂窝窄带无线网络与管理中心通讯,构成物联网气表抄表系统,而发展出来的无线远传智能燃气表。该表具有大数据云服务一站式部署功能,可随时升级云服务,无需运维人员,用大数据分析即时报警用气异常,分析各时期、各地域的燃气气量使用情况,进行结算、汇总、预估等。蓝牙G1.6-G4.0智能燃气表采用先进蓝牙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可实现APP抄表、付费、控制等功能。也就是说,有了这款蓝牙智能燃气表,以后你足不出户,无需插卡,在手机上直接操作,便可实现买燃气、充燃气、查剩余气量等功能。”西安维斯达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有资料显示,去年中国精准医疗的市场规模已达400亿元人民币,今后5年还将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亲子鉴定、孕妇无创唐氏筛查、基因测序……基因检测技术和相关产品已由实验室演变到临床应用。“行业前景如此巨大,我们要凭‘硬科技\’实力进一步挖掘市场,推动精准医疗行业发展,为百姓造福,为大西安建设‘硬科技之都\’作出更大的贡献!”佰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莉说。李莉表示,佰美基因的“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平台硬、团队硬、技术硬。平台硬,依托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建立了全面先进的精准医疗基因检测技术平台,承担了三十余项国家级课题。团队硬,公司发展十六年,凝聚了一支技术背景过硬、忠诚度高、热衷于精准医学基因检测技术开发的团队。技术硬,佰美基因一直专注于基因检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转化,已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利用专利技术开发了三百余项精准医学基因检测项目和产品,为一百五十余家临床医疗机构提供精准医疗基因检测服务,受到好评和认可,被陕西省卫计委认定为陕西精准医学技术示范中心。
“机床是一个国家的工业脊梁,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高档数控机床的精度,对现有机床进行自动化改造,并提供数字化工厂的解决方案,做中国机床‘智造\’的担当。”陕西阿米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负责人康旭光告诉记者。这家员工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硬科技企业,员工只有18人,人均产值110万人民币,增长势头强劲。
上述这些,只是西咸新区众多硬科技企业的缩影,一连串的硬科技成果令人眼前一亮、惊喜连连。展望未来,“硬科技”必将以“黑马”之势,领跑西咸新区发展,助力大西安追赶超越。
记者龚艳妮
新闻推荐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发2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作用,打造“重视关心企业家示范城市”和“企业家创业创新示范城市”,促进西安市民营经...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