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旬男子进入秦岭与家人失联,民间救援队员搜救不幸坠崖遇难
49岁的“黄马”4年救援200多人
逢年过节去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妻子也热衷于救援事业
在失足坠崖前几分钟,他还回头提醒同行的救援队员说:“这里有暗冰,你们要小心”。随后,只听“啊”的一声呼喊,他就滑下约50米高的悬崖……
49岁的“黄马”4年救援200多人
探路时踩到暗冰
滑下约50米高的悬崖
他叫黄忠文,49岁,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人,是秦岭救援队的骨干队员,在户外救援圈里,大家都叫他“黄马”。
12月3日,西安市长安区一名58岁老人独自带着狗从西安市鄠邑区紫阁峪进入秦岭后与家人失联,家属向当地派出所报警。12月5日早7时许,警方寻找无果后,请求秦岭救援队帮助寻找。
很快,“黄马”立即带领救援队员赶往鄠邑区展开营救。5日上午8时30分,“黄马”一行4人作为第一梯队从紫阁峰进山,接连翻越两座山头,都没有发现失踪者。与此同时,另外三个民间救援队也从其他三条线路对失踪者进行搜救。
进入冬季,山上救援环境非常恶劣,脚下满是落叶,不少落叶下有暗冰,稍不留神就可能滑倒。
老人已经有两天两夜没有消息了,综合各种情况,救援队伍判断,失踪者可能受伤了,应该改变搜救线路。
于是,“黄马”这一组的4人又分成了两组,一组顺着山梁搜索,另外一组往山沟走。下午3时30分许,为了大家的安全,“黄马”独自前往悬崖方向探路,在走出去二三十米远时,他还提醒队友说,“这里有暗冰,等会要小心。”仅仅几分钟后,“啊!”的一声传过来,大家一惊后才意识到,“黄马”滑下了约50米高的悬崖。
其他队友赶紧绕到悬崖下,在一处干涸的瀑布下面,“黄马”躺在那里,已经停止了呼吸。
夫妻俩一起做公益救援
发起成立了秦岭救援队
“黄马”在山上救援,同样热衷于救援事业的妻子赵芳玲在山下指挥部进行协调,噩耗传来,她哭晕在地,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5日晚上7时许,救援队员们忍着悲痛将“黄马”的遗体抬回家。他的救援队友、兄弟救援队、民警、他曾救过的人、亲朋好友等纷纷前往家中吊唁,送去花圈,在他的遗像前上香。
12月6日,提起丈夫,赵芳玲哭着说:“直到现在我还感觉像做梦一样,真希望这一切不是真的,希望丈夫能回来。”然而,他们家的客厅里,再也没有了黄忠文的身影。
据了解,夫妻两人从2013年起就开始做公益救援,不收取任何费用。2016年,两人和其他人一起,又发起成立了陕西秦岭应急救援中心和秦岭救援队,主要为在山上迷路遇险受困的游客提供帮助。4年来,经“黄马”亲手救援出来的迷路者,就有200多人。
夫妻俩都非常热爱救援事业,总觉得每救回一个人,就会有一个家庭获得完整,“所以每接到一个任务,都想以最快的速度去救援,”赵芳玲说,他俩有一个儿子,在外当兵,事发当日已经赶回了家。
逢年过节,他还会去养老院
给孤寡老人包饺子送祝福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在“黄马”坠崖后,其他的救援队员找到了那名失联的老人,遗憾的是老人已经遇难。
6日下午,秦岭应急救援中心主任鲁军啜泣着说,“黄马”是做小生意的,平时只要有救援任务,他总会放下自己的事情,第一时间参与救援。逢年过节,他还会和其他队员一起,到养老院给孤寡老人包饺子送祝福,“谁都没想到他会倒在救援的路上,他把公益救援的精神留在了秦岭的山水之间。”
闻讯赶来吊唁的救援队员们也纷纷签名,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给相关部门请愿,授予黄马“见义勇为”称号,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他救过的人后来也成为救援队员
作为曾经在秦岭山上迷路获得过“黄马”救助的人群中的一员,40岁的权先生和朋友6日晚也去吊唁了黄马。
今年10月6日,权先生等一行五人(四男一女)从滦镇鸡窝子村蛤蟆沟上山,计划经鹰嘴崖从凤凰咀下山。因突降大雨装备不足,五人在鹰嘴崖东侧沟道迷路,被困山中,其中一人出现失温症状,随时有生命危险。10月7日凌晨,他们向滦镇派出所报警。秦岭应急救援中心接到通知后,“黄马”带领20名队员整装后即刻奔赴鹰嘴崖展开救援。
“黄马”带着救援队进入山区后又下起了暴雨,队员们迎着风雨,克服低温,翻山越岭,找到权某等5人后当即对其进行补给帮助,稳定局面后将受困的5人送下山,10月8日凌晨4时许,顺利将被困人员安全交给家属,无一人受伤。
45岁的陈女士当时是被“黄马”背下山的,6日晚,在黄马的家里,她悲伤得不能自已,“我当时体力不支,黄马就背着我,一路上还给我讲开心的事情帮我消除紧张,到山底下,又搀扶着我走,我满满的都是感激,没想到这么好的人竟然遭遇了意外。”
今年10月底,权先生加入了秦岭救援队,成为了“黄马”的伙伴,“我跟着黄马一起参加救援培训,随后又和黄马一起上山参与救援,之所以这么做,我就是觉得黄马和他的伙伴们从事的是爱的事业,我想把这种大爱传播出去,帮助更多的在山上遇到困难的游客和驴友。”他说,黄马虽然不在了,但他会和其他救援队员一起,继续沿着救援这条路走下去。
(原标题:救援队员救人时坠崖遇难;他叫黄忠文,49岁,是做小生意的,4年来救援了200多人)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郑昕在沙坑或土地上或趴或蹲,手指握紧成拳状,把玻璃球托在弯曲的食指和中指上,闭上一只眼睛瞄准,大拇指猛地一弹,球应声进洞!弹球、或称为弹珠球,是不少70、80后共同的儿时记忆。其...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