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 子女如何远游才有“方”
■记者张奂雅实习生陈群
“我最无助的时候是你爸倒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不久前,微博上这篇被千万网友转发的文章戳中了无数远离父母的孩子的心。除了令人眼圈泛红的无奈,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也呈现在年轻人眼前:父母在,到底该不该远游?如果要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又该怎么做到“游必有方”,让老人不再感到缺失?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对多个群体进行了采访。
矛盾希望子女广阔发展
养老却成问题
在西安从事会计工作的艾子睿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已经有三四年,父母都在家乡兰州,艾子睿说光自己知道的类似情况就有好几次,更别提那些父母不肯开口道出的心酸,“我爸就是心脏不好,有好几次突然发病,我妈一个人真的是很不容易。”
艾子睿说,自己知道的几次也是回家时妈妈不小心说漏了嘴,自己在外报喜不报忧,没想到父母也是一样,说到这里她不禁有些哽咽。从长安大学毕业后艾子睿就留在了西安,她说当时招聘时其实比较侧重在兰州的工作,但综合对比后西安工作的待遇和前景都优于家乡,犹豫再三最终选择了西安,但对作为独生子女的她来说,父母仍是心里放不下的牵挂。
“每次我一说想回去发展,我爸妈就说他们好着呢,让我千万别有啥顾忌。”艾子睿说父母都是教师,两人都知书达理,从没有对女儿有过多的要求,而且夫妻俩也都觉得女儿在西安的工作不错,不希望孩子为了照顾自己回家,放弃前程。
市民程敏也有这样的心态,儿子到深圳工作后,经常打电话、发视频回来问家里情况,程敏说自己心里非常矛盾,“我们不想用照顾父母的名义绑住孩子,看着他事业上顺利,我们比啥都高兴。”一方面不想影响儿子在外的工作,希望他有更广阔的人生舞台;但另一方面,上了年纪后照顾老伴、料理家务确实有些力不从心,有时候去医院看病没人帮忙缴费排队,要耗费大半天时间。
现状离开是为更好地回来
买房接父母同住
在北上广深发展,是不少有梦想的年轻人的追求,对于他们来说,离开父母远行有着别样的意义。
“我也不是为了来北京而来北京,在北京工作无非是因为机会更多,想给父母更好的生活。”27岁的周怡然已经在北京工作了4年,家在湖南的她毕业后先后在成都、北京工作,跳槽三次,薪水也随之水涨船高。她说自己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对自己非常节省,但为了培养女儿从没在钱上吝啬过,看着逐渐老去的父母平时在外面吃顿饭都不舍得,周怡然毕业后就确定了自己一定要不断提升自我价值,找到高薪工作,为父母提供优质的生活。
如今的她已经达到了自己的预期,但与之相对的就是无法过多的陪伴父母,每年最多只能回去一次,“我父母也不年轻了,我也很担心他们的身体状况,但现阶段我能做的就是多打几次电话,多打点钱、买点东西。”她有些无奈地说道,自己的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要想以后多陪在父母身边,这几年只能一头扎进工作,为今后回家争取资本。
从河南焦作来西安工作的陈爽告诉记者,离开父母自己也很内疚,但在西安读完硕士的她如果回到家乡就只能当一名中学教师,“读了这么多年书,如果不找份好工作,感觉也对不起父母。”陈爽说家乡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自己今后还想考博,短期内没有回家的打算。目前父母的身体尚可,但长期分离肯定不是长久之计,陈爽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要在8年内在西安安家,然后把父母接过来好好照顾。
建议父母不要“报喜不报忧”
常联系常回家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对于这句话,三桥老年公寓院长杨秋兰表示,最重要的是要在“远游”的同时记挂着父母,并把父母的幸福作为奋斗目标之一,“许多父母看到孩子为自己的目标努力,是很欣慰的。”
然而如今却有不少年轻人拿这一观点作为忽略父母的理由,杨秋兰指出,孩子有远游的自由,但很多子女也因此轻视了孝亲敬老的传统,有些矫枉过正。如果不重视父母养老,只是一味地追寻理想,那么远游也只是子女自私自利的借口和逃避责任的途径。杨秋兰表示,孩子在外工作学习时,可以寻求养老机构或社区的帮助,让家里的老人老有所依,同时必须做到定时联系,了解父母的情况,父母也要摒弃“报喜不报忧”的做法,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不要什么都自己承担,孩子了解父母在家中的不易,也会成为他们努力工作的动力。
多年工作在北京的于友迪说,自己工作不忙时就会坐高铁回西安看望父母,“我爸妈都好好的我才能安心工作。”他也提出如今各种通信工具高度发达,在外的子女每天和父母联系不是难事,每天询问父母身体情况已经成了于友迪的习惯。同时他每次回家也会专门拜访邻居,请他们多照顾父母。他说过两年如果父母身体状况不好,自己就打算找24小时护工或保姆,全天候照顾二老。
大家谈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上海12月5日电记者5日从中国商飞公司了解到,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签署55架C919大型客机购买框架协议,从而使C919订单总数增至785架。据介绍,工银租赁C9...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