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瞧这手功夫 大雁塔 兵马俑…… 把“西安”刻在葫芦上

三秦都市报 2017-12-02 03:01 大字

梁平安在葫芦上雕刻的兵马俑本报记者陈飞波摄

本报讯(记者李佳实习生冯思嘉)说起葫芦,人们最先想到的,应该是它可以做成瓢,抑或是用来装水、装酒。在日常生活中,葫芦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在西安,葫芦雕刻师梁平安通过他的双手,给看似普通的葫芦赋予了生命,将它们变成了一件件独具特色的工艺品。

昨日,三秦都市报记者见到了梁平安先生,在交谈中了解到,年轻时他就接触到了绘画书法,也就是在那时攒下了一定的功底。20年前,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他和葫芦结了缘。在他的工作室里,陈列了许多种类的葫芦:有亚腰的、扁圆的、长柄的、匏子的。所采用的工艺更是手法繁多,有浮雕、线刻、彩绘、烙画、砑花、镂空等等。表现题材多以中国吉祥图案、历史典故、人物花鸟、唐诗宋词为主。在此基础上,还有紧扣时代主旋律的“中国梦”主题、倡导绿色发展的环保主题,也有融入现代元素雕刻的卡通字母、可爱猫咪等主题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梁平安先生不仅在葫芦上继续钻研雕刻技艺,更是将陕西的传统文化搬到了葫芦上。为了更好地展现老陕传统文化,他陆续雕刻出了“陕西八大怪”“大雁塔”“十三朝”“兵马俑”等特色鲜明的作品。

葫芦本就不大,但最终的作品更是精巧。记者现场看到,除了在圆形的葫芦面上展现画作外,在一件名为“十三朝”的葫芦作品上,他将曾在西安建都的十三个朝代的名称,分别运用当时的字体雕刻在葫芦上,秦朝的小篆、西汉的隶书、北魏的楷书……让人们在欣赏过程中体味不同朝代的文化。“兵马俑”则是用亚腰葫芦雕刻出来的,一件件兵俑身高不同,大的20厘米,小的不到10厘米,整齐地排列在一起,每一件神态都不同。

梁平安说:“葫芦上雕刻不仅是我喜爱的艺术,更是推广陕西、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希望更多的人可以通过这些葫芦雕刻,更多地了解陕西,更好地关注传统技艺。”

新闻推荐

从宝成铁路到西成高铁——蜀道成通途

11月26日,一列试验列车在西成高铁嘉陵江特大桥上行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千多年前,李白以一首《蜀道难》描述了入蜀之路的崎岖艰难。1958年,宝成铁路投入客货运营,千年险阻化作千里通途。如今...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