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评论 常态化限行,需要公交体系更给力 杨鹏
随着冬季到来,雾霾再次侵袭了古城西安。作为治污减霾的举措之一,2017年11月20日,机动车常态化限行措施开始实施,每周5天工作日期间每天限行两个位数的车辆。限行措施的实行,会给广大市民的出行带来怎样的影响,公共交通能否承受因限行而分流的客流?连续5天,华商报派出8路记者,分别在早高峰、晚高峰和平峰时段,对西安27条公共交通线路进行乘车体验。
经过各路记者实地体会观察,限行对于公共交通确有一定影响,目前整体尚能负荷,但也发现了不得不正视的几大问题。而由华商报官方微信发起的一项5000余人参与的调查也显示,63%的受调查市民认为,限行之后,乘坐公共交通的难度加大了。可以看出,媒体和市民的感受总体大同小异,常态化限行之下,公共交通体系还有很大的提升和完善空间。
常态化限行措施启动后的影响,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对于车主个人来说,在既定的常态化限行时段里,一共大约有10来天不能驾车出行,影响还算相对有限。但是,对于这座城市来说,却是连续几个月时间里每个工作日都有一部分车主得转乘公共交通工具,公交体系的负载量加大,这显然是个很现实的新课题。
在雾霾肆虐的当下,限行俨然已是大多数城市应对雾霾的标配措施。不可否认,并不是所有人都赞成限行措施,毕竟这项措施不可避免地要对人们已经习惯了的生活和出行模式产生冲击,尤其对于有车族的影响是肯定的。正因如此,这两年,在加快补足和完善公共交通服务能力之余,一些城市出台了相应的优惠和便利措施,以换来更多市民的理解和支持。换句话说,这是为了把限行措施对老百姓的影响降到最低。
得承认,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公共交通体系在服务能力和质量方面是有一些欠账的。比如说,公交车线网尚未完全覆盖市民的出行范围,比如说,高峰期的“车少人多”现象多年如此,再比如说,现实离“公交优先”所应有的投入优先、路权优先也还有一定距离……老实说,常态化限行,一方面,更加凸显了已有的欠账,另一方面,此前一些可以克服的问题也浮现出来,比如限行之后延时收车的声音就特别高涨。可以这么说,常态化限行,需要与之匹配的强大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伴行。一句话,常态化限行,呼唤着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更精细化、更人性化,需要公交体系更给力。(相关报道见今日华商报B01、B02版《原点周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彦刚实习生和小博)为贯彻落实11月24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紧急部署开展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专项督导检查的要求,11月25日上午,西安市教育局召开了西安市关于开展幼儿园规范办...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