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永远的解放路

西安晚报 2017-11-17 05:21 大字

□高杨

四十三中坐落在解放路东侧的东四路上,在靠城墙那一边的终端,是我的母校。它的北头接着繁华的解放路,南头抵着城墙,直直的一条小街两侧有着无数断头巷。那里面简陋低矮的小屋一间挨着一间,住着形形色色的人,凑合地、将就地生活着。你很难分辨他们的真实身份,却总是觉得他们生活得那么热火朝天。

记得,夏天的傍晚,我们这群学生常三五成群地在东四路或者东新街上寻觅一点吃的,以便接着上晚自习,这时候的东四路是最热闹的。男人们,穿着绵绸的无袖小褂和大短裤,或者根本就光着膀子,手里摇着蒲扇。再或者,他们从路灯上接下一根电线,当街就打上了麻将。也有人隔着街聊天,声音震人。女人们则穿着睡衣,脚上蹬着一双锃亮的高跟鞋,耳朵上的耳环随着聊天时丰富的表情拍打着脸颊的两侧。

沿着东四路走出去,到了解放路上,车流人潮熙熙攘攘。民生百货大楼就在东三路的街口,大楼里衣着光鲜的顾客基本是那时西安最新潮的人。没有中大国际,也没有金鹰国际和世纪金花,当年的西安城里,最时尚,最能代表购买实力的就是民生百货大楼。

那里也曾无数次出现过我的身影,是那种偷偷摸摸的,失魂散魄的样子……夹在一群兴冲冲的时尚人士当中。与他们脸上因为购物而亢奋的表情,形成了极鲜明的对比。那无非是一个逃课的学生,是一个失恋了的少女,一个初次遭受人生否定的年轻人,在漫无目的地寻找自己内心的归属。

迎着人潮一路向东,穿过大大小小的时装店,时装店里的扬声器冲着大门摆放着,音量大得几乎能把人耳膜震破,我胆战心惊地路过那些门市,再穿过东四路、东五路、东六路、东七路、东八路一个个巷口。那无非都是东四路的孪生兄弟,他们长短大抵一样,内容也无分伯仲。从那些小街走出来的人们,衣着气质也都相差无几。这些死心塌地安居乐业的河南籍居民,操着流利的河南话,做着些小买卖。胡辣汤、豆腐脑、羊杂汤的小摊一字排开,散发着独特的香气。

经过五路口环形天桥,我每次都会上去走一走。有段时间,我总是盼望着能在这天桥上面碰上一位大侠,收我为女弟子,把那些永远做不完的习题扔进火堆,然后去杀富济贫,除暴安良,做一个江湖中的巾帼英雄。

下了天桥,跟一波一波的人潮对抗,被人群挤得东倒西歪,火车站最终会挡住我的去路,成为整趟逃课之旅的最后一站。我长时间地站立在火车站的出站口,像个傻瓜一样,呆立一个多小时,我观察着每个出站的人,幻想着每一张面孔背后的故事。

他们急匆匆地走出出站口,走上繁华的解放路,迅速消失在人群中。他们步履匆忙,目光坚定,面露红光,仿佛是血管里奔涌的血液。

解放路总是显得那么气血两旺,住在解放路上的人们,无论是山东人、河南人,还是老西安,也总显得那样活力十足。毕业那天,我们都哭了,大抵因为我们知道,生命里有些东西永远留在了这个叫解放路的地方。

现在的解放路宽敞豪华,民生大楼显得更气派了,还有万达广场和西安图书大厦……熟悉亲切的河南话,那种能把我的名字念得像唱歌一般优美的方言,总能激荡起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前面一拐弯,随人流走进了东四路,街道两边的断头巷都成了漂亮的居民小区,可居民们依然光着膀子坐在街面上乘凉,聊天,打麻将。女人仍然穿着睡衣,化着浓妆,脚上蹬着高跟鞋,头上手上戴满了首饰。他们兴奋地生活着,让人看着心里喜欢。

突然,一群少男少女骑着脚踏车从身边呼啸而过,他们唱着小虎队和李宗盛的歌,吹着口哨,年轻的眉眼里全是多情,那是我们?那是我们!

新闻推荐

市物价局回应市民供暖价格焦点问题 城市低保户用暖4元/月·m2

本报讯(记者王昕)随着西安市今冬集中供热开始,市民家里的暖气热了,但有关暖气费的问题也随之增多。低保户的暖气费怎么收?层高超过3米的房屋暖气费怎么算?居民不用热到底是收50%还是30%……昨日,市...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