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赵的“心”与“心愿”

西安日报 2017-11-17 05:21 大字

人常说“养儿方知父母恩”,一个亲生儿子,在父亲可能下不来手术台的时候,都没来看父亲一眼,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最近,小赵被他的父亲老赵起诉了。老赵家究竟发生了什么?本期《法院院长讲办案故事》栏目,是未央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李甦讲述的《老赵的“心”与“心愿”》。

修复破裂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亲情关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正是基于这样的初衷,今年我院被确定为家事审判改革试点法院后,我们紧盯目标,在审判理念和方式上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在家事审判改革的路上不断探索着。现在,我们就从一个赡养故事,来领略家事审判改革的点点滴滴。

“我要告我儿子,让他负担我3万多块钱的医药费,每月给我900元生活费和500元购药费。”这起赡养案件中的原告老赵拿着诉状来到立案庭,激动地向工作人员诉说他的请求。看完老赵的起诉状,我百思不得其解,亲生儿子,两年了连个脸都不露,也不闻不问,究竟有什么样的怨恨?家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修复破裂的亲情关系,“按律操刀”恐怕会滋长父子之间的偏见,想到这里,我和试点家事审判改革的审判员、家事调查员来到了老赵家。

这是一个经过“重组”的家庭。1989年,老赵带着5岁的儿子小赵入赘到了宗某家,宗某也有一个两岁的儿子小宗。两口子一起拉扯两个孩子慢慢长大,多年来家庭关系一直融洽。老赵一脸苦闷地告诉我们,小赵和小宗两个孩子成家后,由于生活在一起多有不便,老赵夫妻和两孩子在2015年分了家。但就是这次分家,老赵和小赵起了隔阂。难道是老赵偏心了?

在走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分家时,小赵认为给他分的房屋方位不好,觉得父母偏袒弟弟,心生怨恨,父子关系逐渐冷漠。宗某示意小宗做让步,让小赵自己挑选,但他绝情地和老赵“一刀两断”。

2017年农历除夕,老赵因腰椎间盘突出住院做手术。医生说,老赵极有可能连手术台都下不来了,在场的小宗急得泪流满面。那一刻,老赵也想见亲子小赵。然而,小赵始终没来看他。

思子心切的老赵选择了诉讼途径。在送达诉状副本时,我们给小赵做了思想工作,希望他能“回心转意”。小赵同意答辩了,但他委托了代理人,很“聪明”地配合法院的工作,依法审判没有任何障碍。就案办案,老赵的“法律意愿”或许有结果,可是真实“心愿”能实现吗?我们决定把审判台搬进老赵他们村公开开庭审理,转变了机械遵循辩论主义的审判思路,通过心理、法律双干预,一方面听听老赵更多的心声,另一方面听听群众的普遍评论。实践证明,这次进村开庭是成功的,给周围群众输送了一本“普法教材”,也给“不尽人情”的小赵“施加”了舆论和道义压力。上百名旁听群众既同情老赵的遭遇,也纷纷谴责小赵的“不孝之举”。庭审结束不久,小赵通过代理人向我们表达了同意调解的意愿。趁热打铁,家事调解员和心理咨询师对小赵展开“攻心”战术,再次给小赵“恶补”了一课。我们了解到,小赵也有一个4岁的孩子,告诉他这个“榜样”做不得。

家事审判坚持调解优先,但也不能久调不决。半个月后,我们起草了一份判决,告诉小赵赡养父母是不容推卸的“法定义务”。就在我们准备宣判时,老赵又来了,直言不讳地说道:“我不告我儿了。你们教育了他两回后,现在像变了个人。我们父子的关系好了,多亏了法院,折腾你们了。”老赵撤诉后的第三天,小赵回来了,他说,他错怪了父亲,自责了半晌。

这是一个普通的案件,但不普通的地方在于它阐明了家庭关系的重要性,诠释了修复亲情关系的复杂性。在家事审判改革的道路上,我们将乘着追赶超越的东风,以“钉钉子”的精神,联动各方,群策群力,致力于彻底消除矛盾,修复或重建家庭关系,使案件的和解、调解及裁判更具效率,促进家事纠纷的一揽子有效解决,并不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输送到群众当中,保持与群众的司法需求“同频共振”,传播好法治强音。

记者金明刚通讯员徐军整理

新闻推荐

诚邀20名市民网友走进地铁警营

想知道警营是什么样的吗?想体验地铁民警的角色吗?想和特警近距离接触吗?2017年西安公安地铁分局“粉丝进警营活动”即将启动,如果您是“警察控”或对警营文化有兴趣,不要犹豫,名额有限,赶快拨打029-9653...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