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78岁老人订阅 《西安晚报》数十年

西安晚报 2017-11-13 05:21 大字

《西安晚报》创刊于1953年,即将迎来65岁的生日,6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的读者见证了《西安晚报》的成长。在西安,有一位老人,他是《西安晚报》的忠实“粉丝”,已经订报、读报几十年了。

订报,从1958年开始

这位老人的名字叫庞斌,今年78岁,家住碑林区大车家巷。在他简陋的家里,摆放最多的就是各种书籍和报纸。昨日,记者刚走进老人家,他就拿出订阅2018年《西安晚报》的发票给记者看,发票的日期写的是2017年10月10日,老人笑着说:“实际上,比这个时间还早半个月,我就给咱们的发行员打电话了,我订阅《西安晚报》已经几十年了!”

为什么对《西安晚报》这么有感情呢?老人说,1958年师范学校毕业后,18岁的他获得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在西安市东仓巷小学教书。由于特别喜欢读书,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月工资,他就拿去订了一份报纸。后来不管如何变迁,他一直是《西安晚报》的忠实读者。

报纸,与祖孙三代相伴

“我不仅订报、读报,我还写文章、写诗歌,给报社投稿。”在老人家里,他翻出了一本本自己做的剪报,里面不仅包括自己投稿见报的作品,还有他退休后义务给孩子们教写、教唱儿歌的新闻故事。剪下的报头和文章,他都一一用胶水贴在同一页,用钢笔写明日期。每翻一页,老人就停下来,向记者介绍与每一篇报道有关的故事。有喜悦,也有悲伤,一会儿他笑得很开心,一会儿又深深叹息。

老人有300多篇作品发表在《西安晚报》或《西安日报》上。老人给记者翻看了他第一篇儿歌《学生抬面》登上报纸的剪报,泛黄的纸张上有1958年3月13日的字样。“其实,这个作品我是1953年写的,当时上学时与同学们在城墙边一块儿抬面粉的场景非常热闹,我就写了《学生抬面》,虽然直到1958年才被刊登出来,但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老人说。

不仅自己读报、写作,庞斌老人还带领家人一起读报、学习。老人有3个儿子、3个孙子,平时儿孙们一来到他这里,就经常聚在一起读报、写作。如今,老人与小儿子一家住在一起,老人特意成立了“学习三人组”。在他的鼓励和影响下,儿媳和孙子写的文章也都曾被《西安晚报》刊登。由于读书、读报的浓厚文化氛围,2014年,老人的家庭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书香门第”荣誉证书。

读报,给了他生活的勇气

最近,庞斌老人看报时关注最多的还是有关党的十九大的报道,他拿着报纸看得非常认真,还不时边读边用红笔勾画,完全沉浸在阅读报纸的幸福之中。

说起与《西安晚报》的感情,老人说他要感谢《西安晚报》。“我一生坎坷无数,45岁时患上了格林巴利综合征,经过几天几夜的抢救,最后不得不面对瘫痪的结局,是这些书和报纸救了我。每天读报,给了我生活的勇气。”老人说,退休后不幸再度向他袭来,陪伴他大半辈子的老伴因病突然去世,没多久大儿子也走了,要是没有书籍陪伴,没有《西安晚报》编辑记者们对他作品的认可,他不可能坚持写这么久、活这么久。

文/图记者张志杰实习生马丽

新闻推荐

坚持问题导向 化解问政难题 市建委全面系统强化 工程质量安全监管

本报讯(记者赵辉)11月8日电视问政后,按照市建委整改专题会议要求,市建委质安站连夜落实整改、专题研究,从房屋工程质量这一群众关切的问题入手,制定工作改进措施。针对节目曝光的灞河新区海棠...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