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古城细微变化点赞□鲁迁

西安日报 2017-11-09 05:21 大字

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我在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生活了近八十年,见过无数风风雨雨。我目睹了旧西安的“一穷二白”,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安翻天覆地的变化。今个儿,我不夸颂唐风汉韵古意浓,碧波绕城添秀色,大水大绿生态美,蓝天白云映古城,四通八达路网密,城市面貌日日新,单单为街巷的细微变化点赞。

病残的我,在酷暑难耐的夏季,天寒地冻的冬季,通常是囚在家里足不出户的。冬去春来,沐浴着明媚的阳光,我拄着拐杖,一条腿拖着另一条腿,在家门前平坦的人行道转悠。惊喜地发现几幢居民楼的门口,小车家巷的西口、横巷的东口、大车家巷南、北巷口人行道上的台阶,皆变成了平整的盲道和平齐的坡道路面。

于细微处见执着。一个城市的形象,更多体现在一些细节上。城市建设在“抓大”的同时,也不可“放小”,只有“大小”兼顾,大都市的功能设施才能更加完善。平齐的坡道路面,看似细小,但对老弱病残来说可是大事。几个台阶,健康人抬脚就可跨越,但对于残疾人,它就是难越的坎儿。一次我去巷口北面的南院门中医医院看病,当我拄着拐杖,小心翼翼地下台阶时,谁知拐杖“哧溜”打滑,脚竟然像软面条似无力,一屁股坐在地上。说时迟,那时快,四五个兄弟姐妹,将我这一米八的老汉搀扶起来,让我深感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但回想摔伤时钻心的疼痛,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此后生怕上下台阶出现闪失,再也不敢独自出门上街了。

现在好了,平整的坡道路面,为残疾人排忧解难,消除了腿脚不便残疾人出行的首要障碍,帮助他们融入社会。从此,我常兴致勃勃、泰然自若地在古城大街小巷自由漫游,轻松愉快地与健康人共享美景。一次,当我悠哉地溜达到和平门时,巧遇文友刘裕泰老弟。他惊喜地问我,鲁大哥,你咋从车家巷浪到下马陵来了呢?我乐呵呵回答道:古城变化日新月异,我要把西安如诗如画的美景看个够!

想不到我这残疾老人,由于行走的无障碍,还能为社会奉献余热哩。我无偿为南院门街道举办“清风凝正气勤廉促和谐”诗歌朗诵会和新春演讲比赛担任评委,为社区居民大院中小学生义务辅导作文;我应邀到钟楼小学,报恩寺街小学进行作文辅导报告,向西安市八中、西师附小,山区小学等赠送图书两千五百余册,多次在街头义务宣传低碳环保。

无障碍建设绽放的细节之美,还给家庭带来慰藉,让残疾人也可以有所作为。实话实说,几十年来,“仙”妻不仅包揽了所有家务活,将三个儿子抚养成人娶了媳妇,而且无怨无悔照顾我。经过9个多月的实践证明,我的确为“仙”妻减负了。比如再也不用“仙”妻搀扶我去医院检查身体、看病了;每月可到银行领取退休金,交纳电费、电话费、水费;还可以买菜或领小孙子去逛超市。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9年10月中旬,我不幸痛失老伴,家庭犹如天塌地陷,古稀身残的我一日三餐便成了大问题。好在大街小巷平整的坡道路面,行走安全又方便,家门前的大车家巷以及附近的南院门、粉巷皆是美食街。我出门就可以咥一生百吃不厌的葫芦头泡馍、牛羊肉泡馍、三鲜煮馍,还可以品尝牛肉拉面、棍棍面、裤带面。我自由地进百家饭馆,品味出鲜美,品味出时尚。

痛失老伴两年后,正值中年的儿子又遭意外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打击,使原本腿残的我,又患上了致命的心血管疾病。好在近几年公共设施越来越人性化,小儿子用轮椅推我到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4次,住院4次,一路畅通无阻。医院门诊部、住院部也为残疾人设置了绿色通道,上下楼十分方便快捷。4次住院,白衣天使皆对我说:“多亏送的及时。”我儿子代我回答:“感谢便捷无碍的交通大道,和医院一路畅通的绿色通道!”

亲朋好友告知我说,西安市对主城区内200多条道路、20多个城市广场进行了无障碍设施专项改造。无障碍建设的细节,真是直接关系着老弱病残群体的幸福指数,使西安市57.8万残疾人、123万老年人受益。正是西安无障碍建设的细微变化,彰显出市政府对老弱病残群体的人文关爱,彰显出中国社会在公共生活层面的进步。这些城市建设中的点滴变化,正是让市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一环。

新闻推荐

马上就改 市建委连夜整改 《问政时刻》曝光问题

本报讯(记者张杨)昨晚,西安电视台《问政时刻》栏目曝光了西安城乡建设工作中出现的工地扬尘治理、房屋质量、城乡环境治理、装饰企业管理等问题。随后,市建委召开全体干部扩大会议,研究制定整改措...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