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化研究会秦封泥专业委员会成立
本报讯(记者赵争耀)10月26日,秦文化研究会秦封泥专业委员会在西安正式成立,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馆长庞任隆当选专业委员会主任。
上世纪90年代,在西安汉长安城相家巷村的村民在农田基本建设挖土时,在古代废弃的淤泥坑中发现了数以千计带有文字痕迹的“泥坨坨”,别小看这些泥坨坨,可都是秦代的封泥。据专家介绍,在纸质公文行世之前,公文在秦汉时期处于简牍文书阶段。人们通过把简牍文书或物品以绳捆扎,在绳结处回检木,上封盖有钤印的胶泥块,以防泄密、备检核,古人谓之“封泥”。接收人割断绳索后开封并保存封泥,最后会作废处理。因封泥的表面有官职名称,背面留有挂绳的痕迹,人们通过研究封泥就能得到秦帝国通信系统的运作情况等重要信息。类似于国外的火漆,起着保密的作用,如果封泥打开,则证明该文件被人拆阅了。
这批秦封泥之所以被考古专家誉为“秦代文书封缄制度的结晶”“秦朝中央的档案馆”,主要是战国秦、秦始皇和秦二世时期,由于秦朝在历史上十分短暂,史书记载内容很少,对当时的官职、地名的文献资料较少,而秦封泥的出现,则对研究秦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1997年3月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其中350多个品种781枚精品,成为“镇馆之宝”。2007年8月上海书店出版了首任馆长傅嘉仪先生著《秦封泥汇考》,2014年4月推出了“秦封泥特展”,12月陕西省文物鉴定中心公布,以“右丞相印”“四川太守”为代表性的5枚封泥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封泥文化史上的先例。2015年1月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书法与篆刻·秦封泥研究》,2017年5月又公布了首批学术研究成果,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积极广泛反响。
“作为2200多年前古人留下来带有文字的封泥,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对我们今天文明社会建设和公众游客有什么启示?近二十年来,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开展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发表论文并出版专著,为秦封泥文化的挖掘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为进一步的保护展示和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馆长、秦文化研究会秦封泥专业委员会主任庞任隆表示,秦封泥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对进一步挖掘陕西秦封泥在历史、地理、官职和艺术等方面的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秦封泥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新闻推荐
2017年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开幕 将西安打造成“硬科技之都”
本报讯(记者赵雪)11月7日,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陕西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政府主办的2017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