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追踪历史的记者 ——就《秦商史话》对话文化学者章学锋
本报资深记者、文化学者章学锋记者 张静 摄扫描二维码,观看各界评价《秦商史话》的精彩视频
昨天,由为007和超人配音的著名播音艺术家林平朗诵的散文《万里长城》在薇电台首播,引发很多人在微信朋友圈热转。记者了解到,继昨日推出本报资深记者、文化学者章学锋系列散文的首篇后,薇电台在本周还将集中播出章学锋《秦商史话》中的多篇作品。
《秦商史话》是一部再现历史上以西安为中心,五千年来秦商发展史的散文专著。连日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该书:著名文学批评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感慨,章学锋克服了“令人望而生畏的难度”,是“一个追踪历史的记者”,“在信息非常有限、残缺零散的情况下”对历史进行书写;著名人文学者、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张岂之先生题写书名;全国数十家各类媒体相继报道;多位专家学者就该书发表评论;一些区县和高校邀请作者去讲述西商历史……
在2017年记者节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章学锋。以下是对话实录——
西安是中国商业的根
记者:《秦商史话》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章学锋:四大名著研究专家、陕西师大博士生导师王志武先生看后,认为《秦商史话》集学术、科普和散文特质于一体,是一部有吸引力、有获得感的好书。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商业活动从来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早在半坡时,西安就出现了物物交换,这比西方腓尼基人早两千年。在书里,我梳理了以西安为中心三秦大地上的重大商贸流变、货币演变和商人代表,从史前半坡物物交换写到了当下“一带一路”。所以,有评论家认为是“一部秦商通史”。通过这次写作,我认识到:西安是中国商业的根。为此,我几乎用了全书的篇幅,来证明这个观点。
记者:请问您创作《秦商史话》的初衷是什么?
章学锋:一部秦商史,半部中国商史。在书市,写晋商、徽商的著作随处可见,而写秦商史的图书却寥寥无几。我是浙江人,在陕西学习、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这里深厚的文化已浸入我的血脉。我想用笔让那一段段历史和一个个生灵凸显,揭示他们在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中的历史价值,让读者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商业文化有新的认知,并能重新评估商人的贡献。
西商不是一个新概念
记者:西商是一个西商大会提出的概念吗?陕商、西商和秦商是一个概念吗?
章学锋:西商并不是西商大会提出的新概念。西安举办世界西商大会,是要激活这座古老城市的商业活力和商业精神。
在明代《天工开物》中,有“商之有本者,大抵属秦、晋与徽郡三方之人”的记载,证明西商排名在晋商和徽商之前。在流传一时的《扬州竹枝词》里,有“商人河下最奢华,窗子都糊细广纱。急限饷银三十万,西商犹自少离家”的诗句,更是明确提出了“西商”的名号。此外,清末民初,周边省份的人称陕西为西省,这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柳青的《创业史》中,就称陕西是“西省”。
陕商、西商和秦商,也不是一个概念。“陕西”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宋设陕西路,元设陕西行省和陕西汉中道,明设陕西省、陕西布政使司,清设陕西省。明时,商帮开始出现。明清以降,以西安府为中心的陕西商人,利用“食盐开中”“茶马交易”等政策优势形成商帮。因为,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被称为秦的历史很久远了,所以秦商是一个更久远的概念。
记者:您在写作《秦商史话》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
章学锋:写这部书,我曾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一是个人没有从商经验;其次,历史上素有“重农抑商”的传统,有关商人和商业活动的资料、文献不仅少,还特别碎片化,给资料收集和史实考证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此,我把业余时间,都投入到对资料的搜索和阅读中去了,就像敬泽副主席所说的,成了“一个追踪历史的记者”。此外,我还考察了陕晋甘川豫鄂等地有关遗迹、旧址60多处。
西商精神应有两个版本
记者:那么,您有什么可以分享的心得吗?
章学锋:很多历史真相消逝在苍茫的时空中,以碎片化的方式幻化成时断时续的细节。我们只能置身在大历史之外,采集那些被忽视的、别人不屑一顾的细节。作为我,只能从发黄史册只言片语的记载和双脚行走双目所及,从历史的肌体中找到些许残留的切片。
记者:在您眼中,西商精神应该是怎样的?
章学锋:在中国商帮中,西商是很有特色的一支力量。西商一贯崇尚道德经商、智慧经商,而且都很勤劳,他们在开明的商业活动中,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勇于创新不断创优,在世人面前塑造了西商有优秀传统文化、有品质内涵的商帮形象。
我认为,西商精神应当有两个版本,一是理性的、价值观层面的,比如“尚德尚勤、开明开放、创新创优”,比如“锐意创新、诚信务实、智慧担当”等等;一是感性的、大众传播层面的,比如“咥面谈事”等等。
记者:您认为西商怎样才能再现辉煌呢?
章学锋: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凡成功者,都顺应时代潮流。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伟大征程中,如何实现商业现代化,将是包括西商在内所有商帮都必须面对的一个崭新课题。新时代新西商,只有自觉在商业现代化上下功夫,探讨企业当前模式与现代化的距离,掌握现代化的商业管理能力,才能再创西商新辉煌。
记者张静
新闻推荐
前10月西安市1.58万名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1145人通过公益岗位实现上岗
本报讯(记者顾荣)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全市就业扶贫整改工作推进会上获悉,今年前10月,西安市共有1.58万名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截至10月底,西安市已累计实现登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5821人,贫困劳...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