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优势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 制度创新助力打造硬科技之都 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西安)峰会在西安国际港务区举行
“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之路。
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为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插上制度创新的翅膀,11月7日,2017年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西安)峰会在西安国际港务区举行。
来自约旦、中国商业联合会、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普华永道和天津、四川、福建、河南等兄弟省市自贸区负责人,商协会代表、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代表共300余人聚集一堂,共话“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与自贸试验区改革发展。
内陆港+自贸区
优势叠加打造开放创新高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在这样的时间节点,西安举办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推动自贸区建设,推动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不仅符合党的十九大精神,更是大西安获得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参事,著名经济学家任玉岭在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西安)峰会上表示。建设自贸区的意义深远而重大,是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压力测试和主动探索,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实践。而自贸区和硬科技的结合,将带领更多“中国制造”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
今年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西安再次成为中国面向“一带一路”的开放前沿。围绕构建“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聚集、金融服务完善、人文交流深入、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的目标,未来的大西安,将成为适宜创业者发展的投资热土。西安国际港务区不仅是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也是2021年第14届全运会的主要举办地。自2008年建成以来,西安国际港务区已打通了西安通往世界的开放大通道体系——“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向西、向北开通了西安至阿拉木图、汉堡、华沙、莫斯科、布达佩斯等5条国际货运线路,向东常态化开行了往返青岛港的“五定班列”,向南开通了西安港-广州港的特需班列。特别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正在筹划2018年“长安号”开行列数突破1000列,成为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班列。西安国际港务区相继获得国家铁路对外开放口岸、进境粮食、进口肉类、汽车整车进口指定口岸、全国首个多式联运监管中心等多个开放型经济资质,在德国法兰克福等地设立4处“海外仓”,通过舱单归并、陆空联运等创新模式,哈萨克斯坦的小麦,加拿大、美国的进口肉品正在源源不断地送上陕西乃至西北人的餐桌。“沿海有的,西安也能有”的口号正逐步成为现实。
硬科技碰撞自由港
引领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硬科技”概念应运而生,囊括了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科技创新的关键领域,对于时代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和巨大商业价值。
“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叠加实施,为西安发展硬科技带来机遇。借由2017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的东风,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西安)峰会的成功举办,目的就是聚焦科技创新,为“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注入硬科技基因,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实现互利共赢。
“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有内在必然联系,自贸试验区着重于制度方面,科技着重于技术方面,自贸试验区要充分利用制度红利,对科技创新方面提供制度上的支持,才能获得叠加优势。”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院长、教授赵晓雷表示,便捷监管是很多科技创新企业对自贸区的诉求,而拥有西安综合保税区的国际港务区,可以借此机会以自贸试验区的制度优势推动科技创新,为企业创造好的营商环境,提高自身竞争力。
未来,西安国际港务区将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围绕临港产业、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新金融、文化体育等五大主导产业,搭建“一站式”国际企业服务平台,助力外资企业“引进来、融进来”与内资企业“走出去、走进去”。加快运营临港产业等专项基金,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全方位打造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为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插上制度创新的翅膀。记者蒋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迎谨)11月7日下午,市长上官吉庆会见了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市市长罗伊兹曼·瓦季莫维奇一行。上官吉庆对客人的到访表示欢迎,并从国家战略、地理区位、科创资源、历史文化、产业基...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