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人生中的第一字” ——西北首家公益“病房学校”开班侧记
孩子们在“病房学校”里认真学习。本报记者肖杨摄
本报记者肖杨实习生慕春雨
“提笔、蘸墨、落笔……”5岁半的浩浩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稚嫩的小手认真地在宣纸上写了一个“人”字,这是浩浩出生以来写出的第一个字,也从此开启了他的求知之旅。10月31日,西北首家公益“病房学校”在西安市儿童医院住院部血液病区正式开班,旨在通过开展文化、科学等课程,帮助身患白血病的孩子们学习知识、掌握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当日的开学典礼上,数十位小患者进入了课堂,和同样戴着口罩的老师们一起学习汉服礼仪、唱歌跳舞、表演魔术……快乐的气氛一扫医院平日的沉郁严肃,每个孩子在完成一项课程后,那童稚的笑容和探寻新知识的兴奋,感染着每一位参与的老师、医生、志愿者,不少家长激动得热泪盈眶。
据了解,针对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病房学校”将开办社会、科学、语言、艺术、健康五大类课程,每个星期上4次课,每次两个小时。除了授课老师,还有近百名志愿者一对一辅导,孩子们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身体状况选择课程。
教室里,大眼睛、长睫毛的6岁小姑娘安吉拉高兴地旁观了同学们上课。这个阶段,她的治疗需要昼夜不停连续打4天吊针。安吉拉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5岁多患病,一直在医院接受治疗。虽然孩子懂事乖巧,但治疗的痛苦加上没有正常小朋友的学习娱乐活动,孩子变得非常沉默、自闭。
“前几天,医院为孩子们试开了几堂课,下课后,安吉拉特别开心。这不,今天,她打着针也一定要参加上课。”安吉拉的妈妈说。
西安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刘安生说,目前,医院血液科两个病区一共有80多个白血病患儿。由于这种病短时间内不能痊愈,有的患儿住院长达一两年,有的则是一个月住一回院,反复治疗使孩子们根本没办法正常上学。基于这些情况,医院联合“新阳光”公益组织共同开办了“病房学校”,给患儿们一个学习和游戏的空间,舒缓他们的情绪,也帮助孩子们保持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方便孩子们病愈后与学校教育接轨。
“希望尽可能地给予孩子们开心和快乐,让他们在与病魔对抗的时候增添信心。”刘安生说。
链接:以儿童癌症中常见的白血病为例,中国每年新发病白血病患儿约为7000-8000人,其中有70%的患儿最终都会治愈,回到社会中。由于长期的治疗,他们少则2-3年,甚至更长时间,无法上学。而95%的生存者进入学校后表现出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家长和医生都无法解决孩子们在社会适应性方面的问题。
新闻推荐
西安小微科技企业融资规模显著提升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较上年同期增长13%预计全年信贷融资突破20亿元
本报讯(记者张梅)11月6日,记者从西安市科技局获悉,今年以来,西安市小微科技企业融资规模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428笔,总计17.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预计全年科技金融信贷融资...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