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西安科技成果转化活力聚集释放

三秦都市报 2017-10-16 05:41 大字

说起护肤首提胶原蛋白,西北大学化工学院博士生导师范代娣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源型胶原,并以“一种类人胶原蛋白及其生产方法”发明专利技术入股,组建了生物基因技术公司,实现了类人胶原蛋白的量产,并出口到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让“高大上”的科技成果变成反哺经济社会发展的“真金白银”。自2016年西安市被国家列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城市以来,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任务之一,先后出台《系统推进西安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和《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形成了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主线的格局。“知本”与“资本”对接,让冰冻的科研成果走出深闺大院,创新活力竞相释放。

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

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先行,西安市两年共遴选西安交大、西电、西工大、西北大学和西安文理学院等12家单位及5家院所作为先行试点。高校作为改革试点单位,重点在“三权”改革政策落地、科研人员分类评价、技术转移机构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在2017年度与去年同期(上年12月到当年5月)的对比中,西北大学的横向科研到款比去年同期有了较大幅度增长,由2016年的1450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2717万元,增幅达88%,同时在此基础上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西北大学科技处副处长翟高红说,西北大学范代娣团队与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类人胶原蛋白系列产品的进一步转化,该技术成果转化后年产值达数亿元。王惠教授团队研制的不同类型高振实密度银粉,解决了太阳能光伏电池前电极银浆料实现自主国产的重要难题,目前有两个专利已经达成转让意向,将以科技入股的形式与延长石油(集团)和西北大学共同兴办企业,尽快实现转化。

翟高红坦言,通过西安市科技局推进技术转移转化创新改革试点平台两年多的加速推进,西北大学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如今,西北大学初步形成了集探索成果筛选、孵化、转化全链条一体化的技术转移体系,形成“新型校企研发平台+专业众创空间+专业孵化器+种子基金+成果推广平台”五位一体的转化模式。

这仅仅是西安高校释放科技活力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目前试点单位培育的成果转化项目数达1014项,实现成果转化总收入7.64亿元;横向合同数量5209项,合同总金额达到15.7亿元。预计到2017年11月底,试点高校院所新孵化高科技企业超300家。

铺设政策激励的快车道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科技成果转化除了平台优势发力之外,离不开政府政策红利的“催化剂”。为打破科技成果转化的藩篱,促成科技成果与市场“相亲”,营造创新改革良好环境的“一箩筐”新政相继出台,促进“锁在柜子里”的科研成果“落地开花”。西安市科技局与西安市财政局共同出台了《西安市加快技术转移转化的若干措施(试行)》,对技术交易关联的5类主体予以奖补,激励成效显著。同时,与西安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了《关于依法保障和促进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积极营造鼓励探索的司法氛围。高新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政策》,对促进成果转化效益明显的企业、技术经理人机构予以支持。经开区对科技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5%(含)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补贴。航空基地和航天基地依托特色创新资源搭建平台,出台优惠政策,促进军民融合领域成果转化。

在全面创改试点工作中,西安市坚持以深化统筹改革为主线,着力破解改革难点,推进高校院所“三权”改革(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科研人员创新激励制度改革等,充分释放“科教资源”的红利,让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各大高校积极响应,西安理工大学成立技术研究院,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在成果转化环节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措施,降低转化费用,规范转化流程,有效提高了教职员工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同时与多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积极接触并建立了合作关系,拓宽了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形成线上线下平台的转化合力,并建成市级孵化器,支持老师学生创业转化科研成果。

科技成果转化未来可期

在西安的版图上,科技资源丰富,从不缺乏创新的动能。如今,创新改革已踏上快车道,如何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和模式,如何争取形成一批实用的先试先行政策措施,成为摆在西安面前的一份“考题”。

下一步,西安市科技局将围绕健全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的重点领域,加快提炼形成重点经验,做好在全市高校院所的复制推广。根据试点成果和需要深化的体制机制创新,出台《西安市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若干措施》,强化对天使基金、创业企业、专业服务人员等薄弱环节的支持;以支持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为突破口,探索建立成果转化的新机制和新模式。打造国家技术转移西北中心建设和国家西部技术交易中心建设。建立科技成果挂牌交易工作流程,鼓励高校院所开展挂牌交易实践,推动形成市场化定价机制,顺畅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获得渠道。支持高校院所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服务组织,形成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运营体系。打造大学科技园升级版。支持建设交大创新港、西工大无人机基地、西电军民融合科创港、中科院西北科创中心、兵器基地军民融合聚集区,大学城科技小镇、翱翔小镇、硬科技小镇等各类科技小镇,为打造西安科创大走廊、千亿产业集群提供支撑。

随着科研院所的智力“加码”,政策红利的强力“助攻”,对接平台的“牵线搭桥”……西安科技成果转化的活力竞相释放,西安正迎来转型升级的“吐故纳新”。本报记者王嘉

新闻推荐

依托创新资源走改革特色发展之路 西安市高校院所摸索出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全面创改做法和经验

■记者杨斌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发挥自身鲜明的电子信息学科特色及科研和人才优势,积极打造中国西部军民融合创新谷,建设军民融合领域的示范平台,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特色产业...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