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阎良区以“送文化、树理想”为主线大力推进文化扶贫 贫困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西安日报 2017-10-16 03:24 大字

■记者康乔娜

文化扶贫是在扶贫工作中给予贫困地区文化建设和精神层面的帮扶,今年以来,西安市在“送文化、树理想”方面,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扶智”作用,推动贫困地区文化建设快速发展,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作为西安市文化扶贫方面的典范,阎良区有哪些好经验、好做法?记者了解到,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阎良区以“送文化、树理想”为主线,大力推进文化扶贫工作,强化文化平台建设,深化文化产业融合,以文化自信带动发展自信,使贫困群众在经济和精神面貌上焕然一新。

文化宣传推广增强脱贫信心

如何做到精准文化扶贫?阎良区有自己的思路。那就是对接群众文化需求,采取免费开放的形式,“种”“帮”结合树立自己的品牌,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阎良区组建脱贫攻坚宣讲团,启动“脱贫攻坚·阎良百姓大篷车”巡回宣讲活动,深入全区27个行政村开展集中宣讲18场,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小品、小节目、知识竞答、播放励志电影等形式,帮助广大群众吃透脱贫政策,宣传推广先进典型事迹,营造勤劳致富的良好氛围,树立群众脱贫信心。今年以来,举办文艺演出走进镇街、社区、村组、学校20场次;开展流动图书服务到基层18场次,完成惠民演出10场次,道德讲堂主题活动6场次。

同时,阎良区及时挖掘和推广典型,通过开展“争当扶贫先锋”、“我脱贫我光荣”评选活动,树立了出实招、办实事、解难事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助推***工作的民营企业、民间组织和个人;自立自强、勤劳务实、精准脱贫的帮扶对象等一批先进典型。

文化项目帮扶注入脱贫动力

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阎良区全面铺开农民文化活动广场、农民文化家园、农家书屋、户户通、远程教育等设施,为群众提供平台创造条件。设立基层服务点,常年开展舞蹈、声乐、文学等文化艺术免费培训50场600人次,进行精品文化创作和排练,提高各村文化技艺和演出水平,加强对扶贫对象的精神扶持和人文关怀。

此外,阎良区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扶贫工作,安排皮影雕刻技艺传习人自编了传习教材,并联系区残联开展技艺传习摸底工作,寻找对此项技艺有学习兴趣的爱好者进行传习,承诺其出师后,达标作品由专人收购负责销路,以此带动一批文化致富能人,做到扶贫先扶智,文化惠民生,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阎良区实施“最美乡村、清洁美丽宜居村庄、文明家园”等项目建设,改善贫困户生活生产环境,营造良好村风。“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以建好管好用好一个农家书屋、建好管好用好一个村广播室、建设一个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广场、有乡村文明一条街、有一个善行义举榜、有一支乡贤文化骨干队伍、有一个道德讲堂、有一整套乡规民约、每年评选表彰一次“十星级文明户”、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十个一”建设为载体,以民风建设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内容,培育切合农村实际、农民易于践行的实践载体,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切实提高农村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新风在农村得到认同和固化,培育诚信友善、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

文化教育救助树立脱贫理想

围绕文化教育关爱、资助“两个体系”,阎良区全面落实帮扶职责。建立“一对一”教师家访工作机制,开展大家访入户摸底工作,宣传教育扶贫政策,了解在校学生信息,记录贫困户反映问题,掌握了教育扶贫的第一手资料。开展党员教师“一对一”帮扶,落实在校学习辅导、生活关心、活动参与、心理疏导等“四个多一份”关爱体系。开展残障学生“送教上门”,落实全区111名残疾适龄少年儿童就学保障,49名高度残障学生“送教上门”实现常态化。

文化扶贫不能缺了文化人才,对此,阎良区实施贫困户劳动力职业技能“订单培训”。目前已完成了第一期23名贫困人员种植、养殖、电气焊、家政服务等短期技能培训,动态跟踪就业状况。教育资助“全覆盖”,建立“资助政策一卡通”,卡随人走,保障政策落实衔接性,同时,针对贫困家庭在校学生实施“政策外收费减免”,随时发生随时减免,保障让贫困家庭无忧上学。

目前,学前至高中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享受国家教育资助共计20.28万元,为贫困家庭学生减免伙食费、住宿费、校服费、校车费等政策外费用共计12.68万元。

新闻推荐

要投诉 人行道上乱摆牌

10月15日读者来电:唐延路和科技路十字东北角有几块大广告牌,原来放在唐延路一侧人行道上,现在被放到科技路一侧的人行道上,对行人通行影响很大。市民王女士说,这些广告牌立起来有两三米高,原来摆在十字...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