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1980年代的交谊舞

阜阳日报 2017-10-12 10:19 大字

舞禁初开

1979年,改革开放第一年。这年的除夕夜,消失多年的交谊舞第一次出现在人民大会堂的联欢会上。舞会上,一对青年男女优美地画着华尔兹的圈,女子与男伴的距离保持在20公分开外。女的名字叫盖丽丽,著名演员。人们嗅到了舞禁初开的味道。

当时参加舞会的人很多,由国务院管理局组织,一些领导干部和一些文艺团体的青年。在此之前,跳交谊舞是不被允许的,文革期间叫封资修,那次大会堂舞会是一个信号。

那年10月,还是建国30周年,国庆联欢晚会同样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舞会逐渐成为惯例。青年军人王朔,回家探亲搞到了一张票,也去参加了。但他不会跳舞,并且穿着军装,说不出有多压抑。他后来在文章中写道,我感到世道变了。正在跳舞的人们已经穿上了高跟鞋、喇叭裤、尼龙衫,烫了头发,手腕上戴着电子表,大概还有人在说英语。

回到部队,王朔跟头儿说他有路子买到日本产的彩色电视机,于是揣着3000块钱,去广东倒走私彩电去了。再后来,彩电没倒成,王朔复员成了作家。

一场圆舞曲改变的不止是青年王朔,这个国家的所有人都发觉世道开始变了。

民间舞会

大会堂里舞禁初开,公园里开始有大胆的年轻人试着摇摆,在那个夏天的颐和园,摄影师李晓斌拍下了一对北京的时尚青年,西服,蛤蟆镜,脚蹬懒汉鞋。他们的舞蹈引起了游客的围观,板砖录音机里放的音乐是“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摇摆舞是时髦到极致的年轻人才敢为之的体验。

1980年的清明节,一帮文艺青年开始在圆明园聚会。他们包括四月影会和星星画展的青年艺术家、诗人北岛、芒克以及后来的第五代导演何群。这些人去那边玩,聊天,跳舞。后来,吸引的人越来越多。

民间舞会潜行了有一年多,到了1980年6月,时风陡转。公安部和文化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取缔营业性舞会和公共场所自发舞会的通知》。

一时间,交谊舞处境不妙。那两年社会治安不太好,人们对于社会风气的普遍担心,集中到交谊舞上,穿着时髦几乎成了流氓的代名词,跳交谊舞被指第三者插足。

当时,西安出了个全国闻名的跳舞案件。一个叫马燕秦的中年妇女,在严打期间举办家庭舞会,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多次参加马燕秦家庭舞会的主要成员,都被判了无期徒刑。

红裙子解放了思想

1984年,街上流行红裙子。这来自于一部时尚电影的跟风。电影的名字叫《街上流行红裙子》,讲的是上海纺织女工,比赛穿漂亮衣服的风潮。

大街上,不止是裙子,红色像病毒一样四散传播,从坤包、皮鞋,到遮阳伞、发展到极致一身红色成了当年的流行之最。

那一年,纺织品的消费节节攀升。伴随其间的是妇女地位的大幅提高。红裙子解放了肢体和思想,交谊舞的解禁重又提上了议程。1984年10月19日,中宣部、文化部、公安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舞会管理问题的通知》,语气略微松动,改禁为限,这一做法,划开了中国娱乐业封冻的冰面。当年,北京市批准了四家舞厅的开放,但只允许四种类型人进入:外国人、留学生、华侨和华侨带进来的中国人。

1986年王蒙复出,当了文化部长,这个酷爱交谊舞的作家,上任之初,就干了一件大事:让交谊舞解禁。

一夜之间,各单位的工会都开始发动组织舞会,但由于交谊舞禁得太久了,工会还要负责教跳舞。

于是,出现了一批专门开班授课的交谊舞专业人员,其风靡程度相当于后来的MBA培训班。杨艺就是其中之一,1985年他每个月教授交谊舞的收入已经达到千元,是一个普通公务员月收入的20倍。1991年他把交谊舞的教学搬上了电视,成了最早的百万富翁。 (摘自《看历史》)

新闻推荐

龙首北路西段200多米长的道路上 车辆占压盲道现象严重

第174期本报讯(首席记者张佳)共享单车的出现给市民带来了便捷,但随着使用的普及,乱停乱放现象十分突出。在未央区龙首北路西段路南侧,200多米长的路段上,多处盲道被共享单车和停放的机动车占压...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