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乡土记忆 七旬老人五十余年一针一线做出千双手工儿童布鞋
大图:孙玉凤老人小图:猫娃儿鞋
■记者张潇通讯员冯长涛文/图
十几层的布鞋底是一针一针纳起来的,彩色的鞋帮是自己亲手缝起来的,五彩的丝线活灵活现地刺绣出鞋头上可爱的小动物头。最关键的是,这种纯手工的布鞋,不仅美观有趣,而且小孩子穿起来很舒服。
猫娃儿鞋、猪娃儿鞋、兔娃儿鞋、狮子鞋……在阎良区武屯镇西相村关东组,当74岁的孙玉凤小心翼翼把纯手工制作的小孩子穿的布鞋,整整齐齐摆在桌子上的时候,似乎勾起了很多人儿时的记忆。
50多年,古稀老人孙玉凤已经做了一千多双布鞋,这些鞋成了村子里几代人童年最温暖的陪伴。
74岁老人三天做一双猫娃儿鞋
暖阳洒在火红的柿子上煞是好看,屋外黄色的丝瓜花更是满藤绽放……碧蓝天空下的西相村,让人倍觉农村生活的惬意和美好。
上午10时,孙玉凤坐在家里正准备继续做一双猫娃儿鞋,蒲篮里放着做了一半的鞋帮子以及剪刀、顶针、锥子、彩线……这些都是孙玉凤做鞋必备的工具,有的已经用了几十年。
“一铰一括才开始做呢!”别看已经74岁,孙玉凤手底下做起鞋来还是很麻利。一铰就是用剪刀在布料上先剪出做鞋的样子,一括就是用面糊做浆子把布粘起来,光鞋底大概就需要十几层布,然后一针一针纳起来。
鞋帮鞋底做好了,最主要就是在鞋面上刺绣,这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最见功夫的部分,眉毛、眼睛、嘴巴、胡子……所有这些都是彩线搭配手工刺绣完成;有的动物眼睛上,还会搭配一颗亮晶晶的珠子,更显得活灵活现。
19岁就嫁人。有了孩子以后,孙玉凤做鞋几乎没有停过,给3个孩子做,再给孙子做。那个年代,农村人脚上穿得最多的就是这种纯手工布鞋,不管大人还是小孩。
年轻的时候毕竟还要干农活,做鞋都是利用农闲的时间。年纪大了后,不用再去地里干活,但闲不住的孙玉凤没事就爱做布鞋。一双猫娃儿鞋,她做起来也就3天。
费工费神的猫娃儿鞋难传承
每年孙玉凤大概能做20多双鞋,有的送给村里刚出生不久的小孩子;有的拿去卖,每双也就30元左右。
毕竟很费工费神,村里的年轻人都没人学,外出打工每天还能挣100多元,年轻人对30多元一双的猫娃儿鞋做起来根本不感兴趣。
只是每当家里添丁,大伙儿就会想起孙玉凤,欢欢喜喜去给孩子淘几双布鞋。在他们的记忆中,商店里的儿童鞋跟这纯手工布鞋根本无法比。
“趁着我能看见,多做就多做一些吧!年轻人都不会啊。”孙玉凤说。村里的年轻人有时候也会感慨,如果孙奶奶这一代人离开了大家,估计这种纯手工的布鞋就会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大家说:“其实挺遗憾的,要是能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传下来就好了。”
新闻推荐
本报西安讯9月19日-20日,中铁一局在机关本部举办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工作启动会暨专项业务培训班,正式启动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工作,各单位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干部人事档案业务人员等共计70余人参加培...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