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体制束缚破解改革难点 全面创改试点为西安科技创新注入新活力
编者按:自2016年西安市被国家列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城市以来,市科技局按照西安全面创新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系统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重点在国家授权探索的科研院所开展股权和分红激励、试行科研人员创新激励制度、试行人才分类评价制度改革、开展科技成果挂牌交易等方面寻求突破。两年来通过试点先行、因校(所)制宜、凸显特色、复制推广有序推进。两批遴选17家高校院所进行试点,在科技成果“三权”政策落地、支持员工持股、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科技成果挂牌交易、推动军民融合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亮点纷呈。在支持科研院所发展混合所有制、高校院所科研人员持股以及人才分类评价等改革难点方面实现创新突破。深化丰富有色院、光机所“一院一所”模式并得以逐步推广、建立健全西安交大“政金产学研+友”国家大学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构筑大市场服务于成果转移转化、设备仪器共享和军民创新资源融合新构架,探索科技金融多元方式支撑科技企业发展等新路径,并进行复制推广。高校院所全面创新改革、加快成果转化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之举,成为补创新能力短板的重要力量,有力支撑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本报自即日起,推出系列报道聚焦西安市创改试点工作,报道这项工作推进中西安市涌现的好做法好经验。
“我们有色院因为科研力量强,产业发展好,每年能够申请到的各类科研课题较多,但是因为评职称的名额限制,我们的科技人员评职称都必须排队。因为职称限制,导致一些实际水平很高的科技人员无法担任课题牵头人,不仅影响研发,也严重挫伤相关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成为创新改革试点单位后,经市科技局协调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人社厅等部门,有色院终于获得自行评定本单位工程类高级职称的资格,这不仅鼓舞了科技人员的士气,也为我们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撑。”日前,在市科技局召开的全面创改试点单位座谈会上,西北有色院的副总工赵永庆谈到创改工作在有色院推进的成效时高兴地说。
自2016年以来,西安市被国家列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在全面创改试点工作中,西安市坚持以深化统筹改革为主线,着力破解改革难点,推进高校院所“三权”改革(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科研人员创新激励制度改革等,充分释放西安市“科教资源”的红利,让科技创新成为推动西安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
把激发科技人才活力摆在最突出的位置
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是今年西安市实施“人才新政”后引进的首位高端人才。黄维表示,“西安人才新政23条”的出台,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对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提出专门制定“一对一”的综合配套服务方案,充分体现了“服务”;明确实施项目配套奖补先行一次性拨付,科研选题由人才自主决定,充分体现了“松绑”。“我希望以古丝绸之路为创新创业基地,建立世界一流的柔性电子研发平台与产业孵化基地,开展柔性电子技术在航空、航天、航海领域以及新一代军民两用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为国防建设和西部发展贡献力量。”谈到如何在西安的发展时,黄维说。
正如黄维院士所说,为科技人才“服务”,给科技人才“松绑”,正是西安市全面创改试点工作的一项重点。今年以来,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丝路科创中心等“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的六维支撑体系,为开创全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新局面提供了契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短短200天内,三次带队赴西安交通大学、三次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两次赴西北工业大学,三次赴光机所,深入高校院所、产业园区,调研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调研中,他高度重视科技人才,提出了院士创业经济、院所创业经济、科技人员创业经济等新的发展理念。
西安市通过支持17家全面创新改革试点高校院所建立本单位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一方面,支持光机所和有色院在“一院一所”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破解难题,另一方面,推动其他15家高校院所试点单位复制推广“一院一所”模式,同时,还支持6家试点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组织模式,引领推动全市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并着力破解改革难点,成效显著。例如,有色院在工程类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集团公司管理人员向下持股、转制科研院所自主考核等方面获得省上授权,扩大了有色院创新发展自主权,提升了有色院人才竞争力,调动了管理人员推动成果转化工作的积极性。光机所破除研究所的人才体制束缚,推动科研人才与高端创业人才的双向流动。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建立了突出成果转化绩效的高级职称直通车评聘制度,陕西科技大学和西安理工大学,今年截至目前共转让专利150多件,接近去年全年转让量的两倍,西安工程大学2017年1月至8月专利申请量293件,与2016年同期相比,专利申请量增加134.4%、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加100%。
目前,两批17家试点单位,共出台各类创新改革具体政策30多项,各单位基本建立了一整套推动成果转化工作制度化的政策体系,主要包括: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知识产权运营管理、职称评聘,科研院所自主考核、对外投资管理、管理人员持股、技术人员研发项目提成等方面内容。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权落实方面,12家试点高校都已保障至少80%的收益奖励给个人或团队,其中10家高校规定90%的收益可以奖励给个人或团队。为进一步营造创新改革良好环境,市科技局与市财政局共同出台了《西安市加快技术转移转化的若干措施(试行)》,对技术交易关联的5类主体予以奖补,激励成效显著。同时,与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了《关于依法保障和促进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积极营造鼓励探索的司法氛围,充分保障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这些政策措施,不仅人才体制束缚,而且极大地激发了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
发展混合所有制服务科技人才创业
“如何把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出去?很多人都会想到成立公司,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但现实情况是,研究所成立的公司,要么是研究所缺乏市场活力,难以与市场化的企业抗衡,要么就是很快与研究所脱离,缺乏后续科研的支持。如何破解这个问题呢?西安光机所的经验就是‘科研人员持股、技术团队持大股\’的激励方式,把责权利捆绑在一起,让创新创业的种子得以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成长。”谈到研究所如何发展经济,西安光机所项目经理李涛深有体会。
在全面创改试点工作中,西安市把鼓励科研院所发展混合所有制作为一个重要方向。在发展混合所有制上,光机所、有色院、西微所等试点院所通过孵化新公司推进员工持股,加大股权激励。光机所在项目研发和小试、中试等投资收益前景不明确的阶段,研究所参股、科研团队持大股(70%以上);在项目产业化阶段,研究所适时退出,引入社会投资加速产业化。有色院采取“母体控股、股权激励、资本运作”的方式,通过成果转化孵化新企业,并加大奖励力度,在科研院所中率先规定将90%转化收益奖励科技成果完成人。电力电子所已完成整体转制,正在推动上市。西微所作为一个小型研究所,通过学习消化“一院一所”模式,一年内已经通过成果作价入股方式孵化了3家新公司。石化院正在制定以研究院、工会会员为代表的基金会和核心经营人员三方共同持股的改革方案。
在各种政策红利的共同作用下,西安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不断取得突破,一批重大科研成果相继转化。2016年,全市技术市场交易额继续实现百亿元增长,技术成果交易额达到711.77亿元,连续6年稳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并形成了西交大郭烈锦团队的“水煮煤”(作价1.5亿元)、李应红院士团队的“空天动力智能制造”、西微所机器人伺服系统等一批作价入股产业化项目;涌现了光机所超快激光加工装备、陕科大标温设备等一批许可转让项目;实现了以西北大学“类人胶原蛋白”、西工大激光成形技术、有色院单晶产业化、西微所多旋翼无人机驱动电机、理工大水轮机关键技术、电力电子所6300A/7200V特大功率晶闸管为代表的一批转化产业化项目。目前试点单位培育的成果转化项目数达1014项,实现成果转化总收入7.64亿元;横向合同数量5209项,合同总金额达到15.7亿元。预计到2017年11月底,试点高校院所新孵化高科技企业超300家。记者杨斌鹄
新闻推荐
埋首磨一剑 化蝶展新颜 双节期间北客站地区成为西安市靓丽新名片
■通讯员李岩西安铁路北客站地区是汇集高铁、地铁、城市公交等多种交通集散方式的特大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国内外旅客认识西安、感知西安的第一站。2017年国庆、中秋是宝兰高铁开通后西安北...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