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飞行员辞世捐遗体 角膜将使两名盲人重见光明

华商报 2017-09-30 06:29 大字

昨日上午,一场特别的遗体告别仪式在空军军医大学举行。去世的老人叫王文儒,9月27日去世,是名老飞行员,他捐献的角膜可以点亮两名盲人的世界,遗体奉献给医疗事业做研究。

老飞行员退休后生活多姿多彩

昨日上午11时,王文儒老人的遗体捐献告别仪式举行。老人的亲属、同事、领导、空军军医大学的领导、师生等社会各界人士,一起送别老人。

据老人二女儿王静介绍,父亲生于1937年,河北省定州人,是我国第一批从学校选拔的飞行员,是原空军第十二飞行学院十四期丙班飞行学员,毕业后历任飞行教员、参谋。随后,他于晋南某地驻地就地转业,参加工作。1957年10月参加天安门国庆阅兵,代表空军部队,接受毛主席的检阅,荣立三等功。1960年被授予空军高级飞行教员。

“父亲退休后曾带着母亲自学舞蹈,担任过工厂舞蹈比赛评委,还免费培训栽种蘑菇技术,帮助农民致富,资助贫困学生……”

老人查出骨髓瘤后提出捐遗体

今年5月,王文儒被查出多发性骨髓瘤。在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老人向家人提出,想将他的遗体捐献出来。

“这是爸爸的心愿,我们尽管很不舍,但都愿帮他完成心愿。”王文儒老人的家人很快联系了西安市红十字会。

8月中旬,在全家人陪同下,王文儒在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签名栏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郑重地向王文儒颁发荣誉证书。

在昨日举行告别仪式开始前,老伴拿来梳子,边为王文儒整理了头发边说:“你为更多人点亮了光明,新生等着你……”

“别再用药了,多留些肌肉让学生们学习”

王文儒的儿子说:“父亲患病后期总是说,别再用药了,让我的身上多留些肌肉,好让学生们能够学习。”

老人在离世前还是开心的,喜欢回忆往事,回事年轻时飞行的时光。他曾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晋西南的平原大地上,他和其他飞行员们顶着炎炎烈日,对破败的原机场进行整修。虽说是整修,但毕竟机场已被遗弃了二十多年,基本上相当于重建。但大家仍然挥汗如雨、干劲十足。

在王文儒的回忆中,那时的飞行学员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实现飞翔梦想。他们以背记、手抄等方式自编训练教材,利用木头、铁皮等材料自制教学模具。他深深地记得,机务官兵用黑板粉笔勾画图纸进行理论学习,用打气筒为飞机轮胎充气;场站官兵用铁锹锄头修整跑道。遇上寒风劲急,打下木桩撑起帆布便是休息区。

“现在老人虽走了,但他仍能点亮他人的世界。”据西安眼库相关负责人介绍,老人捐献的角膜,将使两名盲人重见光明。

对于捐献遗体,王文儒老人生前曾说:“我这架“老飞机”如果还能有用的话,就应该捐出去。捐献遗体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医学界研究,以后为防止这种多发性骨髓瘤,多提供些素材吧。”

华商报记者苗巧颖

新闻推荐

西安蕴藏着 与创业有关的最核心资源 ——专访车库咖啡合伙人石宇

“车库咖啡和西安这座城市打交道的时间已经不短了,此前是因为业务而有往来,这次选择落户西安,是因为这座城市蕴藏了与创业有关的最主要的核心资源。”车库咖啡合伙人石宇表示,西安的几大核心资源...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