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遇危难别怕民警就在你身边 西安公安站前分局全体民警全力保障市民安全

三秦都市报 2017-09-29 03:27 大字

西安公安站前分局局长郑海洲(左二)与群众交流

最小的辖区面积——1.28平方公里;最大日客流量——平时10万人次,节假日40万人次;最复杂的治安环境和路况——千辆发往省内外的长途客车和近30条公交线路终点站,这就是西安市公安局站前分局辖区的基本情况。如何让辖区发案率降低,让群众满意,公安站前分局局长郑海洲在就任之初就有了目标。三年来,通过科学布警、重拳打击、防范得力,站前地区的各类警情逐年下降,治安状况显著改善,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全体民警的默默付出。

稳扎稳打做好防范

百米内见民警 一转身你就能看到他们

“守住1.28平方公里的平安,以群众满意为目标。”这是公安站前分局三年来的核心工作。怎么让群众满意?“我认为不发案,少发案,就是最好的回答。”公安站前分局局长郑海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怎么做才能少发案,甚至不发案?郑海洲的工作思路是:防范,织密社会面巡防网。他要求将警力驻在旅客身边,摆在街面上,让群众一转身就能看到警察,群众有了安全感,同时对犯罪分子也起到了震慑作用。他常用警圈流行词“防范做得好,不吃破案苦”作为工作的座右铭与民警分享。

9月18日下午,记者在西安火车站南广场的中心位置看到,不仅有公安民警的警务站,西侧还有一辆武警的反恐点,均荷枪实弹。广场上随处可见巡逻的民警和治安员。每个大的交通路口都有交巡警大队的民警在疏导交通,不时还有巡逻民警成队经过。

“看到警察就有安全感,他们说的话也更可信,问路、乘车我就找他们。”从成都到西安出差的张女士在询问了民警公交站点后这样说到。

三年以来,站前分局切实把警力前移,最大限度沉警街面,让“白天见警察,见警车,晚上见警灯”成为常态,实现24小时全覆盖巡逻。毫不夸张地说,在火车站广场百米内就可以看到警灯或遇到巡逻民警。

防范出了成效,今年上半年站前分局刑事类警情60起,同比114起下降47.4%,治安类警情510起,同比1139起下降55.2%。郑局长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分局各类警情1754起,同比2933起下降40.2%,通过稳扎稳打,让站前地区的治安环境净化到一定的程度。

决不手软重拳打击

“燕子”这类老熟人也怕了

在陌生城市,我们的安全感会因环境的陌生而降低,遇事更愿意妥协。去年冬天午饭后休息时间,站前分局局长郑海洲和同事到火车站广场散步。当走到东广场下沉段时,耳边传来这样的对话:“你身上有多钱?60块也行,都给我”。“我没钱了。”凭着职业的敏感,郑海洲察觉到了异常,他停下脚步来,看到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背着行李,无助地望着蹲在地上的中年妇女。郑海洲走过去询问,老人胆怯地说,“我把人家的腿弄伤了,你看,我身上没带那么多钱,这可咋整”。

根据判断,这可能就是一起“碰瓷”案件。当他向“伤者”望去时,竟然认出了“老熟人”,此人名叫燕子(化名),是站前分局的“常客”,属于被分局挂上名的“五类人员”。其因病双腿长期溃烂,利用自己的双腿伤病作为赚钱工具,专门碰瓷,目标就是匆忙赶路的外地人。此人已被分局多次打击处理。

显然燕子也看到警察,准备溜之大吉,被当场抓获。最后老人才明白自己差点被讹诈。

在站前分局辖区,像燕子这样的“五类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一直是严打和整治的难点,也是降发案工作的重点,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顽疾,站前分局坚决保持“零容忍”态度,像燕子这样因身体原因不能收治的,分局用足用活“继续盘查”措施,不给其伺机作案的机会。通过近三年来的努力,之前长期活动在站前地区的62名“五类人”中,刑拘50人次,26人次被送到了安康医院(专门收治嫌疑人的医院)治疗。目前,已基本解决了“五类人”违法犯罪问题,站前分局辖区各类侵财案件发案率逐年降低。

今年以来,公安站前分局以打击敲诈、碰瓷、绺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为重点,立足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从破“小案”入手,开展了“集中打击盗抢犯罪行动”、持续在分局推进“百日清扫行动”。上半年拘留164人,强戒63人。

公安站前分局结合“夏季风暴”行动,对火车站周边为数众多的“小旅馆”“小商店”等五小门店开展了全面清查,协同火车站管委会、工商局、执法局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发现存在色情服务、无证经营、欺诈群众的场所,一律关停。关停涉嫌敲诈的玉器店、箱包店12家,同时责令31家经营不规范的五小门店进行停业整顿。依附在五小门店的各种“票托”“饭托”“车托”“旅馆托”等人员也销声匿迹,上半年共打击处理各类“托儿”142人次。通过整治刑事类和治安类,报警数双下降,敲诈类案件报警数同期下降28.6%,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刑事案件。同时,站前分局深入挖潜重拳治乱,查扣“拐的、摩的”1903辆次,整治黑车、非法运营和宰客等现象,缓堵保畅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从民警到“网红”只为服务群众

警务站民警的“琐碎事”

说起公安站前分局东广场派出所民警何宇新,这个85后的民警因热衷研究新媒体,喜欢用漫画的形式表现公安工作受到网友的喜爱,一不小心成了“网红”,被大伙称为“警界梵高”。2016年被评为“十大草根网红”。

何宇新是站前分局警务站的驻站民警,别小看这个小小警务站,在全市(三环内)68个警务站中常年蝉联最高荣誉——五星级警务站。

何宇新现在工作干得有一套,可刚到站前分局工作那半年,他可是对自己的职业价值都产生过怀疑。

一次救助 改变了一个家庭对警察的看法

2015年1月,初到警务站的何宇新带着新警的热血准备大展身手,干出一番事业。

可是工作一个月后,天天都是服务救助群众的警务,迎来送往的问询服务,从来都没遇到大案子,他觉得,除了巡逻、盘查、给群众指路好像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直到遇到一个人,一件事。

2015年冬天,何宇新和同事在广场上巡逻,看到有群众围观。北方的冬季干冷,风有些刺骨,只见一名男子躺在地上,围观的群众窃窃私语,但无人救助。何宇新蹲在地上看到男子的脸苍白,问话无回应。同事拨打了120急救车,他用警车开道把男子送到了附近的医院,并从男子的手机中找到了家人的联系方式,等家属到达后,他们才离开。

这件事在何宇新看来只是日常工作中常常遇到的助人案件中最普通的一件小事,甚至他从来都没向朋友说起过。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在圣诞节前,当天一起值班的同事孔伟手机上突然收到一条伤者爱人发来的短信,大概的内容是:丈夫因脑溢血晕倒,如果晚送10分钟将有生命危险,感谢民警对丈夫的及时救助,没让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以前对警察有过误会,是他们的行为改变了他们对警察的印象。真的谢谢他们。

短短的一段真切的文字,却让在室外巡逻的他和同事觉得心里暖暖的。这件事让他真实地感到,正像郑海洲局长说的那样,只要是为群众服务,不管再小的事都能体现警察的价值。

他仿佛也茅塞顿开,在往后的工作中,何宇新对自己的身份有了新的认识,也有了新动力。

在这个网络发达的自媒体时代,人人手里都拿着麦克风。公安工作不只是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何宇新是个85后,喜欢刷微博,他认为自己对新媒体的认识应该和工作结合起来,展示公安工作成绩,宣传安全防范知识,有利于震慑违法犯罪。他的想法得到了派出所领导的支持,目前,他负责的“西安站前东所”政务微博名列前茅,受到关注。

利用新媒体帮老人找到家

去年3月一天夜里,有群众来警务站报警求助,称在火车站附近见到一老人,怀疑是迷路了。接警后,他和同事就赶紧通过110接处警平台查询,却没有看到相关的报警信息,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时,他通过派出所里的微博和警务站的微信号发布寻人信息,很快在微博和朋友圈传播开来,一时间几乎整个西安城都在帮助这位老人寻找家人。一个多小时,警务站就接到了老人儿子的电话,说自己母亲走失,朋友在朋友圈看到一则警方的寻人启事,像母亲,他这才打电话来确认。就这样,老人找到了家。这次的经验让他更加坚定了把网络宣传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一年多来,他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对外宣传、涉警舆情引导和处置等工作,其中“西安站前东所”新浪政务微博在西安市公安系统政务微博排名前五,全国基层派出所排名前三,陕西省十大公安政务微博。在与网上群众的沟通与互动中,被亲切地称为“站大”。

“琐事”中彰显为民情怀

何宇新曾多次手绘漫画《跟着蜀黍学防盗》《剑指诈骗》《大家的国庆节、你们的黄金周》《刑警老宋》等,通过诙谐幽默的方式展现了警察职业的艰辛和使命,同时传授给大家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技巧。因为画风独特,还被大家称为“警界梵高”。何宇新说,日常工作中并没有那么多的大案,更多的是服务救助群众等事情,诸如寒冬腊月深夜走遍西安送走失老人回家、送身无分文的求助群众去救助站、帮助走散的群众家人团聚……这些事看似琐碎,但关乎警察的声誉和根基,他总是倾心付出,在每一次服务群众工作当中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

文/图本报记者朱娜

新闻推荐

国产大型客机C919完成第二次试飞飞行空域较首飞扩大一倍

新华社上海9月28日电9月28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第10101架机在上海浦东机场第四跑道起飞,经过2小时46分钟飞行,顺利完成起落架收放等初始检查试飞任务。这是继首飞之后,C919完成的第二次试飞任务,飞行高...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