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缪家寨的深井 □李生海

西安晚报 2017-07-30 05:22 大字

我舅舅家所在的缪家寨村,属于雁塔区曲江街道办事处管辖,位于曲江原的最高处,也是曲江地区地下水位最深的一个村子,那儿的井深多达七八十米以上。由于打井非常困难,因此,该村也是当地最缺水的村子,吃水问题长期困扰着这里的村民。“一水多用”、“涝池洗脸”是常有的事。这里曾经流传着“曲江高原缪家寨,吃水困难名在外,宁舍一碗饭,不舍一碗水”的顺口溜。缪家寨人吃过浐河水、雨水、窖水,还在临村挑水、拉水,农忙时政府还曾用车送过救急水。这里尽管土地肥沃,但因为缺水,庄稼往往得不到灌溉,粮食不能获得丰收,还常常秋粮绝收。对于缪家寨的人来说,吃水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村里仅有的几眼水井,就成了村民的命根子。我小时候多次跟母亲到过该村,至今还能清楚地记得村民们艰难绞水的情形。

长期以来,这个千人大村吃水主要靠从深井里绞水来维持。由于地形原因,村西的井约60米能够见水,而村东的井则深达80米以上。截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全村仅有三口水井,其中位于村小学院内的一口井深达90米。由于井太深,下面空气稀薄,淘井必须选在天气晴朗、艳阳高照的日子,人才能下去操作。一口井每天只能绞出几担水,人们起早排队绞水,到最后甚至只能绞上来一点儿黄泥水,必须经过沉淀才能饮用。

由于缪家寨村的水井太深,绞水的辘轳、井绳和水桶以及绞水的方式都与其他村子不同。该村井上的辘轳都是在两边安两只把子,由两个人同时从相反的方向用力,从两面扳动辘轳。而用于承载井绳的辘轳,也不像别处将一根大木中间掏空做成,该村的辘轳是在一个特制的木架上钉一圈木条做成,并且比一般的辘轳要粗大得多。这里的井绳也不像别处缠在辘轳上,通过一圈一圈缠绕或绽开使水桶上下运动,而是把井绳直接搭在辘轳中部的浅槽上,井绳的两头各挂一个水桶,人们用力扳动辘轳使井绳从一侧上升从另一侧下降,当盛满水的桶升到井口时,另一头的水桶正好下落到井下水面,将升到井口的桶里的水倒空之后,下面的水桶也已经装满了水,扳辘轳的两个人换一下方向,朝原来相反的方向继续扳动辘轳。这种提升方法虽然可以节省一半长度的井绳,但是,绞水过程必须由三至四个人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即两个人扳辘轳,另外由一或两个人在井口扶井绳,或朝上拉,或往下拽,一是防止两个水桶在中间相碰,二是防止要往下放的空木桶因重量轻而被已盛满水的那只桶拽着下不到水面。谁家里若没有强壮劳动力,只好央求他人帮忙才能吃上水。农忙时节,缪家寨人还经常到邻村三兆、五典坡、新开门去拉水来解决燃眉之急。

村里的水井就像村民的命根子,人们对于井的保护和崇敬也到了神乎其神的程度。逢年过节,经常有人到井旁边烧香跪拜,祈求龙王爷使井水旺盛清纯,造福全村百姓。

缪家寨虽然缺水,但该村的人从不缺精神,大家不甘落后,敢想敢干。多年来为了解决用水问题,凡是修水站,引水上原,村民们从来都是争先恐后积极参加。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村里先后打了不少井,逐步解决了人们的吃水问题。他们先是打了一眼深井,将水龙头安在村子中间,定时开放,供人们挑水;七十年代全村六个生产队又各打了一眼深井,进一步缓解了吃水难的问题;后来水位较浅的村西头六队还打了一眼井口直径六七米的大口井,充足的水量,使人畜吃水有了保证,多余的水还能浇地。村民还在井周围种菜、种瓜,做种子试验田,培养优良麦种,使大面积麦田丰收。

如今,缪家寨村已经整体拆迁,昔日的几眼老井也已不复存在。

新闻推荐

父母遭遇车祸 大三男生想休学打工养家

武浩男今年读大三,妹妹正在等待梦想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原本一切平常、幸福的生活,却被父母突如其来遭遇的车祸打破。远在家乡的父母不幸受重伤,父亲被送到西安唐都医院救治。昨日中午,记者在唐都医院骨...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