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饮食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品尝老西安的味道,也就成了一种文化享受。如今,传统食品也在变,唯独不变的是那些独特的饮食文化记忆。而在专家眼里,陕西饮食文化从原材料、做法

陕西日报 2017-07-24 07:06 大字

同盛祥供图

资料图片

师傅指导徒弟“老味道”的做法。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杜瑶

很多地方的传统饮食、特色小吃,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失。令人庆幸的是,在西安的大街小巷,我们今天依然找寻得到那些流传许久的食品和独特的口味。

如何保留住老西安的味道?怎样感受那份独特的文化记忆?听听专家怎么说。

西安饮食,融合着古丝路的文化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旅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燕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老百姓的生活无不是在顺应这句话,而这一点在饮食中更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中人尤其钟爱面条、面点。在这片土地上,有适合小麦生长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小麦的茁壮生长成就了陕西的面食文化。陕西的小麦有韧劲,制作成的面条筋道、锅盔香酥、糕点皮薄脆,若配合不同的制作手艺,则可变换出不同口感、不同样式的面食,就连大家常吃的肉夹馍的“馍”都有很多种类。

“每天总要吃点面食,才会觉得有饱腹感”,似乎是关中当地人生活的常态。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作为面食原材料的小麦,最早是沿着丝绸之路传到长安来的,“陕西辣子一道菜”的辣子也是沿丝绸之路而来。长安,接纳这些来自别处的食材、调味品,并融入自己的饮食。逐渐,面条又从长安走出去,对菜肴蒸、煮、炖等做法也从长安走出去。可以这样说,陕西的饮食文化,从原材料、做法以及口味上,都是国际双向交流的结果。

一定程度上,水土、气候条件的改变,也会使当地饮食习惯和文化发生变化。

举例来说,半坡文化是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了多种农具、陶器,陶器上绘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形纹样,这些都能反映出半坡居民的生活以农业和渔猎并重。所以,关中这个地方也是有吃鱼传统的,但随着自然地理条件的变化,河流减少,人口密度增加,人们饮食结构发生改变,猪、羊逐渐成为大家的主要食物。然而,就算是吃肉,关中也有自己的特色,如今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牛、羊肉制法——以炖煮为主,这样可以去除肉的膻味。西安的腊牛肉、腊羊肉在炖煮过程中最大程度保留了肉的筋道口感。最后,拿草纸一包,这样油脂可以渗到草纸里,一般放1天没问题,冬天可以储存两三天。

全国很多地方的一些传统饮食、特色小吃,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失。而陕西,尤其是西安的大多数食品种类、口味都被完整保留下来。比如,西安的“凉皮”早在秦朝就有;“锅盔馍”则在周朝就有,称为“文王锅盔”;宋朝的“水晶饼”如今不但在卖,而且市场越做越大;诞生于民国时期的“樊记肉夹馍”更是当地的一大名吃。这些吃食在当今依然普遍,依旧受人们欢迎。比起南方的一些小吃,很多人都会认为西安的传统美食是“大与小”“粗与精”的结合,一碗臊子面看似简单却工序杂、配料多;一串甑糕虽小,放在嘴里咬一口也能吃出丰富之感。

老味道,带着历史印记

——大唐博相府文化艺术酒店文化顾问朱立挺

不同时期菜品、小吃的风格都有区别。如今,很多带着悠久历史的当地特色饮食,在发展中融入了新元素,更符合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和健康需求。食材改进,工艺提升,但不变的是那段让人回味的历史和难忘的老故事。

凉皮、肉夹馍配冰峰,成了很多西安人向外地人推荐的本地“标配”小吃。在西安,肉夹馍是西安地区肉夹馍与腊牛羊肉夹馍的统称。肉夹馍的制作技艺在古时就有,“肥不腻口,瘦肉不柴,鲜咸糜烂,余香满口”这16个字是它的传神写照。肉——选料精良,以上等八角、丁香、花椒、桂皮、荜拨、草果、白芷、小茴香等数十种地道调料及老汤使其出味;馍——被形象概括为“金圈银边鼓鼓腔”。肉夹馍将肉与白吉馍搭配,馍酥肉香,回味无穷。

再说羊肉泡馍,关于它的出现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它起源于西域商人。西域商人要经过长途跋涉才能来到长安,为了充饥,他们会赶着羊一同上路,在途中宰羊炖入锅中,再加上带着的饼,就做成一碗“结实”的饭。这种制法传入长安就一直流传下来。另外一种说法是,羊肉泡馍是从“羊羹”演变而来。据说在周朝,“羊羹”是先把羊肉切成末,再炖煮,做成的这种食物美味无穷,很受大家喜爱。

无论是肉夹馍,还是羊肉泡馍,它们都带着历史的烙印,传承着古老的话语体系。肉夹馍就是“肉夹于馍”,羊肉泡馍是“羊肉泡于馍”或者“羊肉与馍泡”。至此,也就不难理解,“饮食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说法了。

只谈文化就容易务虚,是器物、手艺、建筑,甚至食品的出现,才让文化有了更容易延续的载体。直到今天,我们陕西人去吃桌餐大都是先上凉菜,配酒喝;再上热菜,搭配汤;最后是主食和点心。虽然这个流程发展至今有所简化,但是礼仪还在,这恰是由饮食习惯而演化出的一种礼仪文化。

饮食文化,在创新中传承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教授张宝善

饮食与时代、地域的关系可谓“亲密无间”。仔细研究每一种当地小吃,你都能看到时代的特定需求,亦能感受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气质和性格。

柿饼也称柿干,是柿子的传统加工品,也是具有特色的食品。黄桂柿子饼的出现与李自成有关。相传,1644年李自成进驻西安。当时,关中正逢灾荒之年,临潼的老百姓就用熟透了的火晶柿子加上面粉,烙成柿子面饼,供起义军在路上当干粮吃。后来,为了纪念李自成及义军,每年柿子成熟,临潼百姓家家户户都要烙柿面饼吃。

如今,柿饼依然在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柿饼性甘无毒,可润心肺、化痰止咳,色亮肉糯,香甜爽口。有的地方做的柿饼不同于前面提到的“柿子面饼”,另一种柿饼的制作工序是先选择大小适中、色泽好的柿子,然后洗涤、去皮,经过自然干制或者人工干制的过程,最后打包装盒,期间要注意柿饼的防霉变措施。在农村,有柿子树的农民,常用简单的削皮工具或手摇削皮机,通过普通的晒制工艺便将柿子变成柿饼。一颗颗柿子在农民辛苦劳作和时间的催化中,成为了家常美食。

吃得美味,吃得健康,是现代人的饮食理念。在吃出老味道的同时,人们也想吃出新意。以酒为例,现在的一些酿酒技术都是从过去的蒸、煮技术发展而来,比如老百姓家自己做的稠酒,酒厂里做的黄酒。现在比较流行的是果酒。果酒,顾名思义,就是用水果制作而成的酒,比如石榴酒。石榴本身富含大量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是一种强抗氧化功能食材。陕西石榴酒在食材上,选择优质的临潼石榴;在酿制方法上采取了石榴榨汁后全汁发酵。通过全汁发酵,可将石榴的营养物质最大程度留存,这种兼具营养与美味的食物很受人们喜爱。

传统食品既要传承,也要创新,留住老味道和发展新工艺并不矛盾。传统食品多以高糖、高香精、高色素代替天然营养物质添加至食品中,制作者对食品的营养保健功能不够重视。近年来,许多新型食品天然材料被研发,并融入传统食品中,极大改良了食品品质,实现传统美食与现代营养学相结合。其实,这也是为传承优秀饮食文化所做的努力。

新闻推荐

传统艺术与现代元素结合 本土大型儿童剧《天鹅公主》西安首演

本报讯(记者孙欢)由陕西演艺集团·省民间艺术剧院创排的大型儿童剧《天鹅公主》昨日在西安人民剧院隆重首演,创新融汇多种艺术元素的该剧,为正逢暑期的西安孩子们送来艺术大餐。记者了解到,《...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